[发明专利]一种从新鲜的红薯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54455.7 申请日: 2018-02-23
公开(公告)号: CN108047039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发明(设计)人: 肖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 美健极(北京)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67/48 分类号: C07C67/48;C07C69/732
代理公司: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代理人: 黄华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鲜 红薯 提取 绿原酸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新鲜的红薯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方法,原料不需干燥直接使用,耗能少,绿原酸得率高,安全隐患低。提取过程中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和酶解辅助乙醇提取法,细胞破碎充分,保证了提取效率,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绿原酸,将提取物先过树脂柱,再用活性炭吸附进行精制,制得的绿原酸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从新鲜的红薯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原酸又名咖啡鞣酸,属酚类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20 世纪 50 年代 Hulme 从苹果中提出绿原酸,随着对绿原酸生物活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绿原酸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研究成果表明,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除了药用外,绿原酸可以作为某些高级化妆品的添加剂、植物生长激素及食品中的添加剂等,因此绿原酸是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绿原酸本身有不稳定性,提取时要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和强光照射。

绿原酸的植物来源有多种,主要包括杜仲科植物、忍冬科植物、蔷薇科植物、千屈菜科植物、无患子科植物、水龙骨科植物、马鞭草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等。近年来,人们对于如何提取绿原酸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提取绿原酸传统的方法有水煎煮法,水提醇沉法,稀醇回流法,超临界 CO2 萃取法,渗漉法等。 超临界 CO2 萃取法溶剂易得,产率高,但成本也高,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渗漉法提取效率较高,但耗时较长,经济效益不高。 传统分离纯化绿原酸的方法主要有萃取法,碱沉淀法,聚酰胺柱层析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碱沉淀法易使绿原酸水解,萃取法则需要大量有机溶剂,聚酰胺柱层析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公开号为 CN1974527 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从杜仲叶制备高纯度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方法,是将干燥后杜仲叶粉碎,用乙醇提取 ;过大孔树脂柱,再过硅胶柱,减压浓缩,用丙酮或水重结晶,得绿原酸精品。 但此方法纯化时间过长,产率低,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

公开号为 CN01144170.4 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中草药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采用稀乙醇对金银花进行二次回流提取,浓缩提取物再用絮凝法初步除杂纯化,最后采用大孔树脂法或酸性乙酸乙酯萃取法纯化精制。 此方法回流提取操作时间太长,纯度不高。

专利文献 CN101781211A 公开了一种葵花粕中绿原酸提取方法。该方法将葵花粕粉碎,加入浓度为 1%的纤维素酶和浓度为 5%的蛋白酶,纤维素酶与蛋白酶酶液比为 4 :1,葵花粕与两种酶液比为 1 :8,调 pH 值为 4,酶解时间 1.2h,酶解温度 49℃;再用 pH值为 3 ~6 的 45%~ 55%乙醇溶液浸提,使葵花粕中的绿原酸充分溶解在浸提液中,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用大孔树脂法常规处理,经吸附、洗脱、干燥等工艺制得绿原酸。该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而且提取的绿原酸无污染,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得率可达到 1.91%。

上所述,目前提取绿原酸的原料大多是干燥过后的,都是一些中草药和资源不丰富的材料,提取过程比较复杂。这类方法有以下缺点 :在抽提前都要烘干,增加能源成本,绿原酸还会降解一部分,资源不丰富的材料还要增加运输成本。因而现有提取工艺存在不利于工业化以及得率较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新鲜的红薯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方法,从红薯叶中提取绿原酸可降低成本,该方法工艺简单,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利用大孔树脂提取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使用的分离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鲜红薯叶提取绿原酸的方法,步骤包括 :

1)将红薯叶进行破壁浸提,所述破壁浸提是在输出功率为 600 W 的微波条件下处理 1~3 分钟,用乙醇在温度为 70-90℃条件下提取两次,第一次 90 分钟,第二次 30分钟,合并两次提取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健极(北京)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美健极(北京)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4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