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固定到自行车的车把的击打铃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53777.X | 申请日: | 2018-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C·加卢瓦;L·杜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3/00 | 分类号: | B62J3/00;G10K1/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贾金岩 |
| 地址: | 法国阿***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圈 紧固装置 击打 铃舌 响铃 弹性构件 行进路径 支撑件 车把 自行车 接合 第一端 上移动 自由端 配备 夹持 紧固 致动 加压 | ||
一种用于固定到特别是自行车的车把的支撑件的击打铃,铃包括安装在基座(4)上的响铃(1)和铃舌(2),基座配备有夹圈(5),铃舌能够通过手动在用于对弹性构件(3)加压的行进路径上移动,弹性构件设置成致动铃舌在击打行进路径上的后续位移,夹圈(5)包括固定到基座(5)的第一端(5a)和配备有紧固装置(13)的第二自由端(5b),响铃包括另外的紧固装置(11),另外的紧固装置与夹圈(5)的紧固装置(13)的接合被设置成使夹圈保持在其围绕支撑件夹持的状态并且通过夹圈将响铃紧固在基座(4)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固定到支撑件(特别是自行车的车把)上的击打铃。
背景技术
这种铃是已知的并且包括响铃和铃舌,所述铃舌能够被手动地运动通过一段行进路径以便对一弹性构件施压,所述弹性构件设置成使得其致动所述铃舌的后续位移使其通过用于击打响铃的路径。
所述铃通常紧固在把手附近,特别是抵靠制动环,以便允许允许骑行者使用他/她的拇指致动所述铃,同时限制所述把手上的握持的丧失并因而限制车把的对称保持的丧失,因此在骑行时便于其使用。
为了用于自行车把手上的装配,文献US-5307756公开了一种铃,其包括基座,响铃和铃舌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基座配备有用于围绕所述把手的一部分夹持的夹圈。特别是,夹圈包括限定在两个径向边缘之间的狭槽,所述两个径向边缘形成夹爪并且通过用于可调节地闭合围绕把手的所述夹圈的螺栓而连接在一起。
然而,这种类型的铃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其需要使用工具,特别是螺丝刀,以便用于将其紧固到把手,这特别是在骑行者在户外使用自行车而对于他/她而言这种工具不可得时在想要调节夹的情况下令人兴味索然。另外,偏置的夹爪的存在限制了铃的体积并且减损了其美感。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献EP-0008841和TW-M455674公开了一种具有夹圈的铃,其包括固定到基座的第一端和设置有齿的第二自由端,所述齿用于定位在配备有互补的齿的壳体内,以便允许夹圈围绕把手的夹持能够简单地使用在所述自由端上的手动牵拉而被调节,所述夹持通过所述夹圈的齿与壳体的互补的齿的接合而被保持。
然而,这些系统也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由此获得的夹持通常不充分。另外,随着铃被组装和拆卸,齿可能变得逐渐磨损,这可以对夹圈的夹持的长期可靠性具有负面影响,因而导致所述铃围绕把手进行不希望的滑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完善现有技术,特别是通过提出一种能够以特别简单和直接的方式紧固到自行车的把手上的紧凑的铃,特别是不需要使用工具,另外所述紧固即使在多个铃组装和拆卸操作后也是可靠的。
为此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固定到支撑件的击打铃,所述支撑件特别是自行车的车把,所述铃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响铃和铃舌,所述基座配备有用于围绕所述支撑件夹持所述铃的夹圈,所述铃舌能够通过手动在行进路径上移动以便对弹性构件加压,所述弹性构件设置成致动所述铃舌在用于击打响铃的路径上的后续位移,所述夹圈包括固定到基座的第一端和配备有紧固装置的第二自由端,所述响铃包括另外的紧固装置,所述另外的紧固装置与夹圈的紧固装置的接合被设置成使所述夹圈保持在其围绕支撑件夹持的状态并且通过所述夹圈将所述响铃紧固在基座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可以在参照附图给出的以下的描述中被清楚地观察到,在附图中: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铃,分别为其后视图(图1a)和中央剖视图(图1b),其中夹圈的紧固装置与响铃的另外的紧固装置解除联接;
-图2a和2b示出了处于部分分解状态的图1中的铃,分别为其后视图(图2a)和中央剖视图(图2b),其中,夹圈的末端定位在其接收壳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卡特隆有限公司,未经戴卡特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37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