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抽风单侧进风顶出风横流式冷却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3101.0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贺颂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C1/10;F28F25/08;F28F25/02;F28F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体 填料组件 出风口 进风口 布水装置 抽风 横流式冷却塔 离心式风机 侧进风 顶出风 体内 空气流通 体内空气 通风管道 侧壁 出风 地坑 连通 喷洒 回收 流通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抽风单侧进风顶出风横流式冷却塔,包括有塔体、离心式风机、填料组件以及布水装置;所述塔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塔体内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路径,塔体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之单侧的侧壁上,塔体的出风口设置于塔体的顶部;所述离心式风机的位于塔体出风口处,与塔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填料组件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塔体内空气流通的路径上;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填料组件的上方,布水装置与填料组件之间形成喷洒区。本发明不仅可以对热水进行降温回收,而且可以应用于类似通风管道、地坑之类的需要顶部出风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离心抽风单侧进风顶出风横流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及城市化发展,用水量迅猛增长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以及换热过程产生的排放污水及雾气对于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采用各种类型的冷却塔及冷却技术是实现节水减排降噪环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冷却塔是通过水与空气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并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从出风口排出,从而降低塔内空气温度,以达到散去工业产生的预热来降低水温的装置。传统的冷却塔传动部分采用轴流风机,轴流式风机通常用在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特别适合安装在地面或楼面比较宽广的区域。现有冷却塔因受进风口及出风口位置的限制,通常放置于地坑上或建筑物通风不好的裙楼上,因为冷却塔进出风不通顺,会造成冷却塔的冷却不下来,如果为了保证冷却塔冷却能力而增大冷却塔有效面积或者增大电机,又会造成不同程度噪声污染,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去进行消音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抽风单侧进风顶出风横流式冷却塔,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冷却塔不利于安装在管道或地坑的场合以及带来很大噪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抽风单侧进风顶出风横流式冷却塔,包括有塔体、离心式风机、填料组件以及布水装置;
所述塔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塔体内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路径,塔体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之单侧的侧壁上,塔体的出风口设置于塔体的顶部;
所述离心式风机的位于塔体出风口处,与塔体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填料组件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塔体内空气流通的路径上;
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塔体内并位于填料组件的上方,布水装置与填料组件之间形成喷洒区。
优选的,所述塔体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的单侧的侧壁上,塔体的出风口设置于塔体的顶部,形成单侧进风顶出风的气流。
优选的,所述离心式风机是靠风机叶轮产生的离心力来做功的风机。
优选的,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与收水器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
优选的,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满水阀,所述水位检测器与所述满水阀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优选的,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层叠的多个填料片,各填料片具有多个相互衔接的凹部和凸部;各填料片表面均具有布纹状细纹且在填料片表面开有多个入水口;相邻两个填料片之间的其中一个填料片的凹部和另外一个填料片的凸部位置对应并分别围合成多个通风腔,该通风腔的两端分别被配置为进风端和出风端,该进风端与侧进口位置对应,出风端与侧出口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填料组件的通风腔形成蜂窝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填料片由阻燃型聚氯乙烯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3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