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2256.2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效华;李税琪;徐敬;黄辰;张瑞芳;舒礼良;黄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效华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A61F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血管 覆膜支架 重建系统 主动脉弓 主体血管 上分支 人体主动脉 主动脉弓部 互相连通 内层金属 生理结构 血管解剖 深低温 下分支 血管腔 左锁骨 覆膜 预弯 支架 灌注 成功率 吻合 血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四分支人工血管和跨弓覆膜支架;所述人工血管包括主体血管和与主体血管相连通的弓上分支及灌注分支,弓上分支依次分出头臂干分支、左颈总分支、左锁骨下分支,血管腔互相连通。所述跨弓覆膜支架包括内层金属支架和外层血管覆膜,采用锥形、预弯设计,更符合人体主动脉的生理结构。主动脉弓部手术时,采用本发明能避免深低温停循环,降低血管解剖及吻合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瘤等,一直是主动脉外科和腔内介入科,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分别以孙氏手术和烟囱技术为代表。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孙氏手术时需深低温停循环进行主动脉弓部血管的置换及降主动脉内象鼻支架血管的置入,该孙氏手术时间长,对解剖及吻合要求高,再加之深低温停循环对患者的心、脑、肝肾功能、胃肠功能、凝血功能等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烟囱技术等腔内介入技术,存在花费高、支架贴合不良、内漏发生率高、支架远期通畅率低、远期再手术率高等问题,现阶段只能作为过渡治疗。
由于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功能不全,难度大,并发症多,高龄病人多合并心肺脑等疾病、无法耐受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创伤,成为手术的禁忌症,让很多教授望而却步,从而导致大量病人失去手术机会。
杂交复合手术能避免深低温停循环,降低解剖和吻合的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大幅降低手术的风险及死亡率。第一步:通过外科手术应用四分叉人工血管,弓部去分支,将主动脉弓上分支开口转移至升主动脉,重建弓上分支; 第二步,通过植入覆膜支架将主动脉弓部病变全部覆盖。
但是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为杂交复合手术设计的人工血管和覆膜支架。
现有的人工血管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改变了颈动脉的正常血流方向,容易造成血管扭曲,增加血栓形成;其次分支血管全部发自升主动脉,不易行内引流术,出血风险增加;空间不足,分支血管容易受压,影响分支血流;再次部分患者升主动脉较短,容易造成覆膜支架的近端锚定区不足,造成近端内漏及支架移位。
现有的覆膜支架也存在很多问题:支架不是为弓部形态设计,存在超适应症使用,支架节段长,不能顺应弓部弯曲的形态,贴壁不良,增加内漏的风险;直管型支架,不符合主动脉直径由近及远逐渐变细的规律,增加主动脉壁的损伤风险;没有预弯设计,导致支架的两端上翘,增加再发夹层风险;支架逆行导入,依赖股动脉等导入血管的直径,增加动脉损伤风险。
再次杂交手术,对硬件要求高,必须有高标准的杂交手术间,投资比较大,只有在一些大的医学中心才具备这种条件。需要心血管外科大夫和介入科大夫良好配合,占用人力资源,操作流程复杂,限制了其发展,不利于普及推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包括四分支人工血管和跨弓覆膜支架;
所述四分支人工血管包括主体血管和与主体血管相连通的弓上分支及灌注分支;
所述主体血管,直径为24mm、26mm、28mm、30mm、32mm、34mm;
所述弓上分支依次分出:头臂分支、左颈总分支、左锁骨下分支,四根血管直径分别为18mm、14mm、10mm、10mm;
所述灌注分支,直径为16mm,头端设计有止血阀,供支架置入和动脉灌注;
所述弓上分支和主体血管位于同一平面,灌注分支所在平面与主体血管所在平面呈45°角。
所述跨弓覆膜支架包括内层金属支架和外层血管覆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效华,未经朱效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2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静脉过滤器
- 下一篇:喙锁韧带重建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