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50188.6 | 申请日: | 201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宋丽莉;薛霖;王丙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W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台风 中尺度模式 模拟目标 目标区域 台风路径 数值模拟系统 距离参数 精细化 距离计算模块 参数添加 尺度模式 调整模块 调整目标 接收目标 模拟模块 模式重现 设置模块 添加模块 位移模式 相交 地形 穿过 情景 打击 | ||
1.一种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台风添加模块,用于接收并将目标台风参数添加至中尺度模式中;
目标区域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台风的位置和工程点的位置设置目标区域;
台风模拟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台风参数,根据需要对目标台风参数进行调整,以生成模拟目标台风;
距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工程点与模拟目标台风路径之间的距离参数;
目标区域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距离参数调整目标区域,使模拟目标台风路径穿过工程点,
其中,
在距离计算模块中,通过以下步骤计算中尺度模式中工程点与模拟目标台风路径之间的距离参数:
以工程点为原点,以经线和纬线分别作为纵横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向北向东为正,向南向西为负;
计算工程点到与台风路径之间的垂直距离,垂线交点设为P,并将垂直距离分解为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
根据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以及中尺度模式中格点间距,分别计算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的格点数作为地形需要位移的纬向格点数和经向格点数,
在目标区域调整模块中,通过以下步骤根据计算的距离参数调整地形,使模拟目标台风路径穿过工程点:
根据纬向格点数和经向格点数将中尺度模式中工程点移动至点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目标台风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工程地受台风影响情况从中国气象局国气象局选取目标台风,采集目标台风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拟目标台风计算模块,用于对调整后的模拟目标台风路径重新进行数值模拟;
工程点与台风匹配判断模块,用于查看模拟目标台风路径是否穿过工程点,如果未穿过,则再次调整地形,以此循环,直到输出符合需求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气象要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拟目标台风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台风观测路径验证模拟目标台风路径是否可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区域调整模块中,当点P在工程点的向北向东方向时,将每一个纬线坐标值减去纬向格点数,每一个经线坐标值减去经向格点数,并对点P赋予工程点的地形要素参数,并且对目标区域中的每一点均按照对点P赋值的方式进行移动,使得将整个目标区域以与工程点相同的方式向北向东移动。
6.一种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目标台风添加模块接收并将目标台风参数添加至中尺度模式中;
利用目标区域设置模块根据目标台风的位置和工程点的位置设置目标区域;
利用台风模拟模块接收目标台风参数,根据需要对目标台风参数进行调整,以生成模拟目标台风;
利用距离计算模块计算工程点与模拟目标台风路径之间的距离参数;
利用目标区域调整模块根据计算的距离参数调整目标区域,使模拟目标台风路径穿过工程点,
还包括:
以工程点为原点,以经线和纬线分别作为纵横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向北向东为正,向南向西为负;
计算工程点到与台风路径之间的垂直距离,垂线交点设为P,并将垂直距离分解为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
根据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以及中尺度模式中格点间距,分别计算纬向距离和经向距离的格点数作为地形需要位移的纬向格点数和经向格点数,
根据纬向格点数和经向格点数将中尺度模式中工程点移动至点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工程台风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目标台风采集模块,根据工程地受台风影响情况从中国气象局选取目标台风,采集目标台风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01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