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49515.6 | 申请日: | 2013-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3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D.拉森;J-F.程;E.埃里克森;M.弗雷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冰;张金金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合 自动 请求 方法 装置 | ||
一方面,本文中的教导提供了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将在LTE Rel‑10中引入的被定义用于涉及相同UL/DL配置的TDD服务小区的CA配置的某些HARQ反馈进程扩展至在Rel‑11中引入的涉及具有不同UL/DL配置的带间TDD服务小区的聚合的新的更复杂的CA配置。这样的重用在基本上不增加LTE Rel‑11中的HARQ反馈信令的规范或实现的情况下在LTE Rel‑11中实现了可靠且高效的HARQ反馈信令,而不管在LTE Rel‑11中所引入的明显更复杂的CA配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5月10日提交的第61/645,397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用而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用于具有不同频带上的不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配置的带间时分双工TDD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载波聚合或CA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成员最近提出的针对所谓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新特征,并且载波聚合被标准化作为被称为“LTE Rel-10”或简称为“Rel-10”的LTE 版本10(其也被公知为LTE-高级)的部分。Rel-8是LTE标准的较早版本,并且其支持高达20MHz的带宽。相比较而言,LTE-高级支持高达100MHz的带宽。用于LTE-高级的非常高的数据速率需要对传输带宽的扩展。
然而,为了维持与Rel-8移动终端的后向兼容性,Rel-10中的可用频谱被分成被称为分量载波或者CC的块(chunk),其中每个CC是Rel-8兼容的。CA通过使得移动终端能够通过多个Rel-8兼容的CC的“聚合”来发送数据,实现了超过LTE Rel-8系统的界限的带宽扩展,其一起可以覆盖100MHz的频谱。该CA方法确保了与传统的Rel-8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同时还确保了Rel-10中所支持的较宽的载波带宽的高效使用以及通过使得传统的移动终端能够在宽带LTE-高级载波中的所有部分中被调度而超过的带宽的高效使用。
对于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传输而言,聚合CC的数目以及各个CC的带宽可以不同。在UL中的CC的数目与DL中的相同时,聚合CC的配置可以被称为“对称的”。因此,在UL与在DL中被聚合有不同数目的CC的CA配置被称为非对称配置。还应当注意,被配置用于地理小区区域的CC的数目可以不用于由给定移动终端看到的CC的数目。与上行链路CC相比,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支持较多的下行链路CC,即使相同数目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CC可以在具体的区域中由网络提供。
LTE系统可以在频分双工FDD模式或TDD模式下操作。在FDD模式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在不同的、充分地分开的频带中发生。另一方面,在TDD模式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在不同的、非交叠的时隙中发生。因此,TDD可以在不成对的频谱中操作,而FDD需要成对的频谱。TDD模式还允许分别被分配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资源数量方面的不同的不对称性。在这一点上,TDD小区的UL/DL配置确定在给定的无线帧内的用于DL用途和UL用途的子帧的特定的子帧分配等。不同的UL/DL配置与DL和UL分配的不同的部分对应。因此,可以对于给定的TDD载波,非对称地分配UL和DL资源。
CA情境下的一个操作考虑是如何从移动终端至无线网络在UL上发送控制信令。除了其他之外,UL控制信令包括HARQ反馈。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对于给定的HARQ反馈窗,术语“HARQ反馈”表示从所涉及的CC的移动终端发送的HARQ-ACK比特。在此,如在HARQ反馈生成中所涉及的所有服务小区中所采用的,术语“HARQ反馈窗”指代与生成的HARQ反馈关联的DL子帧的整个集合或跨度。此外,术语“HARQ-ACK比特”用于指代给定的HARQ反馈比特,而不管该比特的状态是ACK值、NACK值、还是不连续发送DTX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