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9285.3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8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浩;余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海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从传感设备获取检测到的用户的心冲击信号,并根据所述心冲击信号得到对应的生物识别信号;将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所述电子设备预存的至少一个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生物识别信号是否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当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的操作。本方案通过识别用于心冲击信号的方式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安全性强,操作方式灵活,不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传统的电子设备采用的生物识别方式一般为指纹信息识别,但是指纹信息极易被盗取,在某些需要信息加密的应用场景中安全系数较低。而其它生物识别方式,例如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都是基于对图像的识别,会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光照因素影响,而降低用户的体验。并且,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还受到安置位置的限制,一般只能是安置在屏幕正前方,且识别条件苛刻,例如,虹膜识别、脸部识别、脸部3D识别等都需要保证电子设备与人脸满足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否则无法进行识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识别用于心冲击信号的方式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安全性强,操作方式灵活,不受识别时所在场景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检测用户的心冲击信号的传感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传感设备获取检测到的用户的心冲击信号,并根据所述心冲击信号得到对应的生物识别信号;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所述电子设备预存的至少一个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生物识别信号是否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号与预存的任意一个生物特征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心冲击信号为所述传感设备在一预设时间段内持续检测到的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心冲击信号得到对应的生物识别信号的步骤,包括:
获取心冲击信号的特征点,所述特征点包括所述心冲击信号的极值点,所述极值点包括所述心冲击信号对应的波形特征的波峰特征点和波谷特征点;
从所述极值点中的选取预设数量个目标极值点;
根据各个目标极值点的特征坐标计算得到一个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物识别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目标极值点的特征坐标计算得到一个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物识别信号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极值点的特征坐标计算得到任意相邻两个目标极值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特征以及垂直距离特征,将计算得到的水平距离特征和垂直距离特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特征向量,作为所述生物识别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运动传感器,用于感测用户的运动信息;
在所述从所述传感设备获取检测到的用户的心冲击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信息对所述心冲击信号进行滤波除噪处理,得到滤波除噪处理后的心冲击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从所述传感设备获取检测到的用户的心冲击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感设备检测用户操作产生的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海波,未经余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