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石墨导电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48765.8 | 申请日: | 201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陈庚;韩玉凤;陈硕;张岩;崔广宏;王景柱;韩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奥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582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罩 下电极 调节装置 球形石墨 实验电源 导电性 安装凹槽 电动推杆 弧形移动 检测装置 电极 电连接 导轨 两组 检测技术领域 电极电连接 电流输出端 电流输入端 密闭腔体 电流表 活动端 夹持套 实验台 试样槽 石墨 导通 底端 示数 填充 检测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石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球形石墨导电性的检测装置,包括实验台;实验台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电流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实验电源电连接,调节装置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上电极电连接,上电极下方设置有下电极,下电极通过导线与实验电源电连接,下电极夹持套底端与一组电动推杆二活动端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二设置在实验台上加工的安装凹槽内,安装凹槽旁侧设置有两组弧形移动导轨,两组弧形移动导轨上分别设置有左实验保护罩和右实验保护罩;本发明通过设置左实验保护罩和右实验保护罩以形成密闭腔体,将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与填充有球形石墨的试样槽接触,通过实验电源导通进而通过电流表显示电流示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形石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石墨导电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及地球温室效应的加重。人类必须把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供给这三位一体的“三E”之间的平衡关系。现在世界上能源每年的消费量折算成石油约为80亿吨,其中90%为化石燃料。按现在的消费速度,大约在100年至200年后便会枯竭。新能源、节能技术及环保技术的综合高效开发和利用,己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惺离子电池作为一种较新的二次能源,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目前商业化的鲤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它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对目前商业化的石墨材料来说,它的理论容量只有372mAh/g,越来越难以满足随着科技进步日益完善的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因此,一种具有合适电位而又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将对理离子电池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金属(Sn、Zn、Al、Si等)可以嵌惶与之形成合金,并且其理论嵌鲤容量远远高于石墨材料。然而,这些材料在嵌入/脱出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容易导致材料结构的崩塌和电极材料的粉化、剥落现象,这就使得材料与集电体接触不良,电极的循环性能急剧下降。1999年,Kepler发现Cu6Sns合金材料可以嵌入Li离子形成LLCu6Sns合金,嵌号里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650mAh/g,远远大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同时其体积比能量密度比石墨要大好几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比能量组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Cu6Sns合金结构中。非活性的Cu在晶格中起到分散缓冲介质作用,减少鲤嵌入和脱出时的体积膨胀。尽管如此,普通合成的Cll6Sns合金材料由于嵌惶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性能仍然无法达到商业化的要求。研究发现,制备纳米级的合金材料可以减少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绝对体积变化,比普通的合金材料有更好的循环性能。然后纳米级的合金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也会造成纳米粒子的二次团聚,颗粒逐渐长大后又发生粉化剥落现象从而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性能;
目前,球形石墨加工完成后,自身导电性能检测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步骤,需要保证球形石墨导电性能符合最终要求,而目前的球形石墨导电性检测非常困难,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球形石墨导电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左实验保护罩和右实验保护罩以形成密闭腔体,将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与填充有球形石墨的试样槽接触,通过实验电源导通进而通过电流表显示电流示数,通过电流示数与电流表直接与上电极上的螺旋接线端子电连接相比较,记录差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奥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奥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8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