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48296.X | 申请日: | 201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军;席晓晶;杨刚宾;李冬;田文杰;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4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活性炭 吸附 联合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向含酚废水中加入甲醛和氨水,进行催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沉淀和滤液,将沉淀加入丙酮进行内熟化,生成纳米中空球,然后将纳米中空球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焙烧生成纳米中空碳球,将滤液通过该纳米中空碳球吸附柱进行吸附处理,进一步除去废水中残留的酚类化合物和其它有机物。本发明先向含酚废水中加入甲醛和氨水,反应生成纳米级的酚醛树脂球沉淀物,酚类化合物一次去除率大于97%,再利用生成的酚醛树脂沉淀制备纳米中空活性炭,将纳米中空活性炭用于滤液深度处理,不但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而且使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和CODCr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含酚废水,含酚废水危害较大,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自然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危害水生生物和植物的生存,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和农作物枯萎死亡。含酚废水危害人类健康,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导致慢性中毒,引起头痛、头晕、疲劳、失眠、耳鸣、贫血以及神经系统病症。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组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物理法主要有吸附、萃取、气提及蒸馏、离子交换和膜分离,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氧化、催化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燃烧等方法。上述方法有些处理成本高,加入的各种化学试剂又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有些方法处理效率低。因此,开发新的含酚废水处理方法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向含酚废水中加入甲醛和氨水,进行催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沉淀和滤液,将沉淀加入丙酮进行内熟化,生成纳米中空球,然后将纳米中空球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焙烧生成纳米中空碳球,将滤液通过该纳米中空碳球吸附柱进行吸附处理,进一步除去废水中残留的酚类化合物和其它有机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含酚废水处理前调pH值为6~8。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甲醛的加入量与含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氨水的浓度为35%,氨水的加入量为甲醛重量的0.9~1.1倍。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催化反应的温度为25~35℃,反应时间为20~30min。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丙酮的加入量为沉淀重量的5~10倍,熟化时间为12~24h,熟化后离心分离并在120~150℃温度下干燥,得到纳米中空球。
作为本发明一种沉淀-活性炭吸附联合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惰性气体为Ar或N2,焙烧温度为500~1200℃,焙烧时间为5~12h。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先向含酚废水中加入甲醛和氨水,反应生成纳米级的酚醛树脂球沉淀物,酚类化合物一次去除率大于97%,再利用生成的酚醛树脂沉淀制备纳米中空活性炭,将纳米中空活性炭用于滤液深度处理,不但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而且使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和CODCr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纳米中空碳球的FESEM照片;
图2为本发明处理过程中甲醛加入量对酚类废水中酚类化合物去除率的影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82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