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全自动智能稳定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8122.3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盖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W30/04 | 分类号: | B60W30/04;B60W30/1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控制器 自动稳定 刹车片 智能 微处理器 动力活塞 复位齿轮 活塞连接 摩擦刹车 刹车齿轮 行驶车辆 制动系统 气缸室 有效地 机动车 安全驾驶车辆 动力活塞连杆 刹车制动系统 数据传输线路 复位电机 活塞连杆 刹车电机 刹车制动 实时获取 自动制动 活塞 固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全自动智能稳定制动系统,其特征是刹车制动系统中,固定在刹车制动架上的左刹车片和活塞居于摩擦刹车盘中,摩擦刹车盘与左刹车片固结,右刹车片与活塞连接;活塞连接气缸室,气缸室又与动力活塞连接,动力活塞又与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中的动力活塞连杆连接,活塞连杆分别与刹车齿轮与复位齿轮相啮,刹车齿轮与复位齿轮分别与刹车电机和复位电机相连;本发明通过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实时获取行驶车辆状态信息,并通过数据传输线路输送到自动稳定制动控制器微处理器,由自动稳定制动控制器微处理器评价行驶车辆的风险,有效地在人工和自动制动间切换操作,从而有效地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弯道特征和机动车物理参数以及智能刹车控制系统,实现机动车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智能计算刹车强度和稳定制动车辆的自动智能稳定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864.3万起,造成死亡人数约6.3万。造成路面交通事故的主要归于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和环境因素。驾驶员控制车辆,当车速增快2倍,转弯时离心力会增加4倍;当车速越快,留给驾驶员反应的时间就越短。其次,车辆的物理因素(爆胎等)也是造成路面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天气、路面状况、行人等外界环境也是引起路面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质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将车速降至安全范围内,这主要由于驾驶员的反应过程和行动过程较迟缓,当车速130km/h时,驾驶员迟疑1s,则车辆前进36m。特别是在弯道处高速行驶时,当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通常会强力刹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原有的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通常由驾驶员控制,较难根据外界环境给出最优的制动时间和强度。
为了有效地改进车辆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智能、自动、稳定地制动车辆效率,根据车辆条件(车辆因素)、路面条件(环境因素)、驾驶条件(驾驶员因素),研发一种能够智能判断不同条件下采用的制动系统模型,快速自动稳定地制动车辆,将交通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驾驶员因素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响应的主观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全自动智能稳定制动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车辆因素(车辆物理参数)和驾驶员驾驶车辆状态来优化刹车时间和刹车强度的算法以及以此算法为基础的全自动智能制动控制装置,有效地减少路面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动车全自动智能稳定制动系统,主要由刹车盘、刹车制动系统、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自动稳定制动控制微处理器、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转向参数处理系统和人工刹车系统组成。刹车制动系统中,固定在刹车制动架上的左刹车片和活塞居于摩擦刹车盘中,摩擦刹车盘与左刹车片固结,右刹车片与活塞连接;活塞连接气缸室,气缸室又与动力活塞连接,动力活塞又与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中的动力活塞连杆连接,活塞连杆分别与刹车齿轮与复位齿轮相啮,刹车齿轮与复位齿轮分别与刹车电机和复位电机相连;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设有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微处理器,参数存储器和刹车智能调节器;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通过目标参数数据传输线与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连接,目标自动识别系统中包括目标识别微处理器和激光测距仪;同样,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通过转向参数数据传输线与转向参数处理系统连接,转向参数处理系统中包括转动参数计算微处理器和转向传感器;与此,自动稳定智能制动控制器通过人工刹车系统数据传输线与人工刹车系统连接,人工刹车系统包括人工刹车系统微处理器、刹车踏板和刹车应力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8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