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丝氨酸转运蛋白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7917.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正宏;史劲松;张晓梅;徐国强;陈紫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21;C12P13/06;C12R1/15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氨酸 转运 蛋白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丝氨酸转运蛋白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在研究氨基酸转运蛋白基础上,发现了谷氨酸棒杆菌中NCgl0580序列具有转运L‑丝氨酸功能,将其命名为serE,进一步将serE运用于L‑丝氨酸的生产菌株,用于提高L‑丝氨酸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新的L-丝氨酸转运蛋白SerE及其应用。
L-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年需求量大约是3000吨。谷氨酸棒杆菌是食品安全级氨基酸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L-谷氨酸、L-赖氨酸、L-缬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然而一般的谷氨酸棒杆菌却不能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丝氨酸。
目前国内外对谷氨酸棒杆菌产L-丝氨酸的研究集中在其合成和降解途径的分子改造,Stolz等以不产L-丝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为出发菌株,构建的重组菌以葡萄糖和果糖为混合碳源时L-丝氨酸产量36.2g/L。来书娟等在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中加强表达3-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增加了L-丝氨酸前体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提高了L-丝氨酸的产量。
本课题组前期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利用糖质原料发酵产L-丝氨酸的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SYPS-062,以它为出发菌株通过多轮化学诱变获得突变株C.glutamicumSYPS-062-33a。该突变株L-丝氨酸产量提高65%,达到11.0g/L,副产物L-丙氨酸和L-缬氨酸的积累量也明显提高。进一步在突变株上解除L-丝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反馈抑制,敲除降解途径,阻断和弱化副产物积累途径,所获得重组菌C.glutamicum SYPS-062 33aΔSSA(缩写为ΔSSA)(CGMCC NO.8668)其L-丝氨酸摇瓶产量可以达到26.25g/L,是野生型菌株的3.9倍。
尽管代谢工程改造L-丝氨酸合成和降解途径的基因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为了适用工业规模的生产,目前L-丝氨酸的产量仍需要提高。氨基酸的转运出胞是其在培养基中积累的重要前提,所以为了实现氨基酸大量生产,转运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十年,在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中,人们鉴定了许多氨基酸转运出胞蛋白,并利用代谢工程将其用于提高氨基酸的产量,例如赖氨酸转运蛋白LysE,苏氨酸转运蛋白ThrE,半胱氨酸转运蛋白EamA,蛋氨酸转运蛋白BrnFE等,但是仅有报道苏氨酸转运蛋白ThrE可以转运丝氨酸。本发明在研究了一些转运蛋白基础上,发现NCgl0580序列具有转运L-丝氨酸功能,将其命名为SerE,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属于谷氨酸棒杆菌中DMT(drug/metabolite transporter)家族的蛋白。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serE基因在丝氨酸产生菌ΔSSA中敲除或过表达,敲除serE的重组菌L-丝氨酸的产量显著下降,而过表达serE的重组菌L-丝氨酸的产量有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L-丝氨酸转运蛋白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谷氨酸棒杆菌ΔSSA中基因敲除的方法。
步骤一,利用上海捷瑞公司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谷氨酸棒杆菌ΔSSA(CGMCC NO.8668)的基因组,如下:
SEQ:903bp
其氨基酸序列为:
步骤二,以ΔSSA的基因组作为模板,使用Takara公司的高保真酶,设计基因敲除特异的引物分别扩增目的基因上游序列和下游片段,通过交叉PCR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缺失的同源臂片段
步骤三,将同源臂片段连接到谷氨酸棒杆菌敲除质粒pk18mobsacB,构建得到重组敲除质粒,并将其电转入ΔSSA感受态中,利用卡那霉素和10%蔗糖平板进行筛选,然后通过PCR验证,得到基因敲除的重组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