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47754.8 | 申请日: | 201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勇;车安;常宏伟;杨辉;赵学博;刘磊刚;王秉喜;高航;张博;马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1D8/06;H01B1/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盘条 导电 生产工艺 钢丝 导电材料 导电性能 全铝 全氧 生产 | ||
本发明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其化学成分wt%为:C:0.004%~0.010%,Si:0.003%~0.010%,Mn:0.03%~0.10%,P≤0.015%,S≤0.010%,全铝:0.0020%~0.0050%,全氧:0.0055%~0.0070%,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和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生产的盘条抗拉强度在300MPa‑340MPa之间,导电性能达到15.5%IACS,可以部分代替铜导电材料,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导电材料的需求不断提高。一般铜导电材料虽然导电性好,但是其价格昂贵,为大规模应用带来困难。开发一种成本较为低廉的导电材料,代替铜导电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超低碳导电线材用盘条开发过程,虽然盘条的导电率得到提高,但是盘条的强度过低导致盘条在运输过程易于造成表面擦伤,影响盘条拉拔,从而造成盘条表面和内部组织缺陷,反而导致盘条导电率降低。
申请号为CN201310401021.X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导电用超低碳钢盘条及其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为:C 0.002~0.005%,Si 0.004~0.010%,Mn 0.05~0.15%,P≤0.015%,S≤0.010%,全氧0.0050~0.0080%,全铝≤0.0050%。转炉冶炼出钢碳含量≤0.040%,钢水氧含量0.060%-0.070%;RH精炼一阶段自然脱碳5-8min;二阶段碳含量降到0.0030%以下,吹氧15-20min,采用低碳或无碳钢包冶炼;连铸中间包钢水过热度≤30℃,电磁搅拌电流≥400A,拉速0.5-0.7m/min;入双模块温度880-900℃,吐丝温度900-920℃,辊道速度0.2-0.4m/s,风机全部关闭。
上述方案仅就抗拉强度≤300MPa的导电钢丝用盘条提出了生产技术方案,并未就300MPa以上强度级别的导电钢丝用盘条提出生产方案。在生产中,急需开发导电钢丝用盘条,并且提出盘条强度控制技术方案,在保证盘条导电率的前提下,提高盘条抗拉强度,达到提高盘条综合性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工艺,采用该盘条生产的钢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适宜的强度,在生产中达到部分代替铜导电材料的目的,降低导电材料的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钢丝用盘条,其化学成分wt%为:C:0.004%~0.010%,Si:0.003%~0.010%,Mn:0.03%~0.10%,P≤0.015%,S≤0.010%,全铝:0.0020%~0.0050%,全氧:0.0055%~0.007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碳是钢中的主要强化元素,溶解在钢中形成固溶体,起固溶强化作用,提高盘条抗拉强度。碳固溶到钢中后,会阻碍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传输过程,降低材料的导电性能,因此要求材料的碳含量尽可能低。但是,如果盘条的碳含量过低,会使盘条的强度过低,盘条在轧制过程极易造成表面擦划伤,导致盘条在后续拉拔过程出现拉拔断裂,提高断丝率;即使盘条不出现拉拔断裂也会在内部出现裂纹等缺陷,降低盘条的导电性能。因此,钢中碳含量控制在0.004%~0.010%。
硅具有固溶强化作用,不形成碳化物,基本上以固溶态存在于钢中,降低盘条的导电性,增加盘条抗拉强度。但是,过低的硅含量导致盘条抗拉强度明显偏低,不利于盘条表面质量控制,对钢的拉拔性能不利。因此,钢中硅含量控制在0.003%~0.010%。
锰也是一种提高盘条强度的元素;锰含量过低也会造成盘条强度过低,导致盘条表面质量恶化,降低盘条冷拔性能。因此钢中锰含量控制在0.03%~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