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磷酸铵镁和聚谷氨酸的复合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7637.1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仲汉根;季红进;张明;罗丽娟;王莹;王英;韦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G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李晓峰 |
地址: | 22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肥料 聚谷氨酸 磷酸铵镁 抗病抗逆性 健康作用 作物生长 重量比 优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磷酸铵镁和聚谷氨酸的复合肥料,聚谷氨酸和磷酸铵镁的重量比1:100~10000,优选1:200~8000。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可很好的调节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抗逆性,促进作物健康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功能性复合肥料,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含磷酸铵镁和聚谷氨酸的复合肥料。
背景技术
磷酸铵镁(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因最早发现于鸟粪中而俗称为鸟粪石,是白色无机晶体矿物,斜方晶系,晶体常呈轴状、楔状、短柱状或厚板状。相对密度为1.71,相对分子质量为245.43,在冷水中溶解度很低,易溶于热水和稀酸,不溶于乙醇,遇碱溶液分解。磷酸铵镁溶解性小,不伤作物根系,能够满足作物不同时期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提高瓜果、蔬菜、花卉等的产量和品质,使作物的果实色泽鲜艳,味道醇美,营养丰富,并能减少环境污染。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磷酸铵镁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料,在农业应用上有着良好的效果。
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简称γ-PGA)又称纳豆胶、多聚谷氨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的生物高分子。聚谷氨酸是由谷氨酸单体通过酰胺键聚合而成的一类均聚氨基酸,具有极佳的生物可降解性、超强吸附、无毒等优点,将其加入复合肥中具有减少肥料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调节植物生长等多重功效。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上均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目前,农业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肥料、农药使用,比如施用单质高氮、高磷等化学来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以及长期施用化学含磷农药,使土壤中存在的单一养分浓度过高,不仅造成土壤中物相反应存量过大,而且在土壤中产生有害物质,并且成为造成部分地区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导致作物产量反而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违背了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创制新型肥料,合理施用肥料,提高肥料综合利用效率,激活土壤生命,是肥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的复合肥料。发明人发现,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两者之间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提高作用。同时两者在为作物提供养分吸收和利用方面,两者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农业领域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复合肥料,包含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两种功能性组分。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100~1000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为使作用效果更明显两者重量比可进一步优选为1:150~8000。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使用用途,本发明可作为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的重量比为1:100~1200,优选200~1000。作为基肥或追肥使用时,聚谷氨酸与磷酸铵镁的重量比为1:1000~10000,优选1:1500~8000。
在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为提高肥料效果,活化土壤,本发明中可添加一种微生物菌剂或一种以上已知的微生物菌混合物。合适的微生物包含但不限于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根瘤菌、苏云金杆菌、淡紫拟青霉,优选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本发明中,有效活菌数总量大于0.2亿/克,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优选微生物菌有效活菌数总量大于2亿/克,进一步优选微生物菌有效活菌数总量大于10亿/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