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6591.1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9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宋宋;李彬;曹望璋;李德智;杨斌;阮文骏;闫华光;龚桃荣;宫飞翔;田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需求 响应 调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将预先定义的多个信息块按照负荷设备的集合类型进行划分,按调控优先等级存储于相应优先级的队列中;根据需求响应主站下发的调控指令将队列中处于不同时段负荷设备的信息块抽象化为一个可供调控的信息块数据结构,定义信息块数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迭代计算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并将最优解对应的信息块发布至用户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类型负荷的集群控制,在确保用户正常用电条件下,以用户使用意愿程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降低整体用电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需求响应分时电价下的负荷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用户作为最大的电力消耗实体,其日常能源的消费量在需求侧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工业用户实体所涉及的行业偏多,主要包括了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等领域。目前国内的工业用户电能利用率普遍偏低,消耗的电量成本很大,在需求响应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调节潜力。相比起其他分散的居民以及商业用户,工业用户的用电量更大,用电行为更加规律。将工业用户作为需求响应的主要参与和调控实体,一来可以提高需求侧的整体电能利用效率,降低用户日常用电的额外开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二来可以大规模调整用户负荷,减轻供给侧在用电高峰和新能源消纳时的负担,提高电网的整体稳定性。在以前开展过的有序用电基础上,工业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实现条件更为成熟。一旦出现任何的需求侧管理要求,工业用户都应该作为首要考虑与实施的目标。
分时电价作为价格型需求响应项目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电网、聚合商以及用户实现不同使用时段下的负荷精细化控制,支撑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以及辅助服务的开展。目前国内外展开了大量关于分时电价的试点应用研究,如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多目标优化调控,基于热水器负荷集群控制,或者中央空调的负荷转移。这些实验都有效地论证了电网实现大规模负荷设备管理的可行性。但就整体研究所面向的对象而言,却鲜少有关于工业用户的分时电价精细化控制方法设计。研究面向的对象不是工业用户,所考虑的负荷控制设备类型也十分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通过良好的分时电价精细化调控方法实现多种不同类型负荷的集群控制;在确保用户正常用电条件下,以用户使用意愿程度最大化为目标,降低整体用电成本;同时考虑电网的调控要求,满足了削峰填谷以及新能源消纳等场景的适应性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预先定义的多个信息块按照负荷设备的集合类型进行划分,按调控优先等级存储于相应优先级的队列中;
根据需求响应主站下发的调控指令将队列中处于不同时段负荷设备的信息块抽象化为一个可供调控的信息块数据结构,定义所述信息块数据结构的约束条件;
迭代计算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最优解,并将所述最优解对应的信息块发布至用户能源管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预先定义的多个信息块是通过将负荷使用计划抽象化生成的数据结构,包括电网发布的分时电价,以及负荷设备信息;其中,
所述负荷设备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号,负荷设备的标识号、用户使用时段、用户意愿程度、使用功率大小和调控优先等级。
优选的,所述根据需求响应主站下发的调控指令将队列中处于不同时段负荷设备的信息块抽象化为一个可供调控的信息块数据结构包括:将不同时段负荷设备的信息块映射成系统可读文件,并将所述系统可读文件根据信息块的负荷设备类型归类,生成信息块数据结构。
优选的,所述将预先定义的多个信息块按照负荷设备的集合类型进行划分包括:
根据负荷设备类型建立负荷设备的集合,并根据负荷设备的集合类型划分信息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