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茶氨酸和虾青素的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6507.6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图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75 | 分类号: | A23L33/175;A23L33/105;A23L33/125;A23L33/10;A23L33/16;A23G3/36;A23G3/42;A23G3/48;A23L21/10;A23L2/38;A23G1/32;A23G1/40;A23G1/4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39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解视疲劳 茶氨酸 虾青素 视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局部症状 记忆力 保健品 人群 健康 | ||
本发明涉及含茶氨酸和虾青素的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属于医药健康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该组合物是活性成分包括茶氨酸和虾青素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人群试用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不仅针对视疲劳眼睛局部症状,更能够明显改善不同程度视疲劳引起的全身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缓解视疲劳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茶氨酸和虾青素的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属于医药健康领域。
背景技术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以患者眼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并非独立的眼病,因而常常被称为眼疲劳综合征(参见: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2、渠鸿颖等.视疲劳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14(1):59~61)。轻度视疲劳会在用眼后出现眼部酸、胀等眼部症状,休息后很快恢复;中度视疲劳会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重度视疲劳除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和视作业不能持久外,还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症状,干扰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参见:马越.花青素饮料缓解视疲劳作用的人体试验观察.中国食品学报[J].2015,8(15):8)。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屈光不正是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远视、散光、近视患者,在未予矫正屈光不正时,看远或看近时动用较大的调节使睫状肌持续紧张造成患者的调节性视疲劳。另外,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工作或阅读环境照明不足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人眼调节紧张,产生视疲劳。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全身情况也与视疲劳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压力大、体质衰弱的患者易产生视疲劳。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人群全体用眼时间不断延长,近距离用眼强度增大,各年龄阶层视疲劳的发生率急速增多。能够改善视疲劳,并缓解由视疲劳带来的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目前,市面上改善视疲劳的产品通常仅针对蓝光损伤本身,对眼睛局部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且并不能解决不同程度视疲劳引起的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因此,提供一种对视疲劳眼睛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缓解效果明显的产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缓解视疲劳的组合物,是活性成分包括茶氨酸和虾青素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虾青素1~250份,茶氨酸20~1000份。
优选地,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虾青素1~25份、茶氨酸50~800份。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虾青素:茶氨酸=1:(4~80)。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虾青素:茶氨酸=1:(8~50)。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还包括低聚果糖、叶黄素、叶黄素酯、花青素、葡萄糖酸锌、(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还包括低聚果糖10~1000份。
优选地,活性成分还包括低聚果糖150~300份。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虾青素:茶氨酸:低聚果糖=1:(8~50):(10~20)。
进一步地,所述低聚果糖来源于菊芋、菊苣、蔗糖、芦笋、大蒜、洋葱、韭菜、牛蒡、蜂蜜、香蕉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还包括叶黄素和/或叶黄素酯6~12份。
进一步地,活性成分还包括(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2~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图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图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赖氨酸配方
- 下一篇:一种阿胶低分子肽、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