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46452.9 | 申请日: | 201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何英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英信 |
| 主分类号: | B29C63/30 | 分类号: | B29C63/30;B29C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吴红林;姚亮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曲面 壳体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有关于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其主要于具有曲弧设计的透光基壳内设有饰膜,并通过定点热压产生贴合定位,再将该透光基壳置放在真空密合的空间中,令该饰膜能与该透光基壳紧密贴合,再提供液压环境,让该饰膜于高压高温的液态溶剂中能平顺结合于该透光基壳表面;藉此方法能让曲面壳体中的图样准确对位,并在液体均压的状态下平整黏结,而不会产生曲弧部位皱褶的现象,达到提升曲面壳体制造良率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具有曲面、曲弧部位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主要能让壳体内部的图样准确对位,并在液体均压的状态下平整黏结,而不会产生曲弧部位皱褶的现象为其应用发明。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轻薄短小的体积、多样化的功能、有质感的外观等)。因此,目前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产品以轻薄设计概念为主。就现行市面上常见的高端电子产品来说,其外壳材料通常是以金属或碳纤维复合材为主。此两种材料皆具有高刚性且轻量化的特性,因此可通用于小尺寸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导航装置等)、中尺寸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以及大尺寸产品(例如All-in-One计算机、液晶电视等)。
以智能型手机而言,自手机发明以来,塑料一直是手机外壳的最佳选择;而该些手机或电子产品的图案及文字标识通常直接形成在塑料外壳的外表面上,但图案及文字标识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因磨损而变得模糊不清,极大地影响了电子产品的美观。直到几年前,为提升高端电子产品的质感,导入金属外壳的概念,然而,金属外壳具有耐磨、质感优良、散热好、纤薄等优点;但金属对电磁波会产生屏蔽效应,如进入电梯,手机立即失去信号,这是“金属罩”对手机信号的屏蔽;这些现象显示金属对电磁波很强的屏蔽作用。所以在迈入5G的时代,金属外壳则不再被青睐了。
为了提升机壳质感,在制作上花费了许多研究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609786号一种机壳制造方法,包含:提供第一玻纤板;涂布第一胶体于该第一玻纤板上,其中该第一胶体的材料包含具有发泡功能的化学树脂;提供第二玻纤板;盖合该第二玻纤板至该第一胶体上;以及熟化该第一胶体而形成缓冲黏合层,其中该第一玻纤板、该缓冲黏合层与该第二玻纤板构成复合板材。而上述工艺主要为于第一、第二玻纤板之间设有第一胶体,并将第一胶体长时间熟化形成缓冲黏合层而结合于第一、第二玻纤板之间;因此,在工艺中具有制作时间长又浪费成本(需二玻纤板)的缺陷。
因有上述缺陷存在,即有于玻纤板内直接贴膜的设计,但因每一品牌电子商品都有自家品牌的LOGO,而每一品牌都有专属摆饰LOGO的位置,因此在贴膜过程,往往会因机台模块或人为问题而产生对位偏移的现象,使LOGO位能于正确位置,而衍生良率问题;另外,因机壳大部分都具有弯折的曲弧周边,当在贴膜时,机壳的曲弧周边会让膜料产生皱折的现象,因此,很难达到平顺无皱折成品,此为业界有待研究开发的重大课题。
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特提供一种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曲面、曲弧部位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主要能让壳体内部的图样准确对位,并在液体均压的状态下平整黏结,而不会产生曲弧部位皱褶的现象为其目的。
本发明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主要目的与功效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主要于具有曲弧设计的透光基壳内设有饰膜,并通过定点热压产生贴合定位,再将该透光基壳置放在真空密合的空间中,令该饰膜能与该透光基壳紧密贴合,再提供液压环境,让该饰膜于高压高温的液态溶剂中能平顺结合于该透光基壳表面;藉此方法,能让曲面壳体中的图样准确对位,并在液体均压的状态下平整黏结,而不会产生曲弧部位皱褶的现象,达到提升曲面壳体制造良率的功效。
本发明3C电子装置的曲面壳体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包括有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英信,未经何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