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5171.1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丰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捶打 石臼 挑拣 放入 灸条 细枝 制备 温中散寒 叶脉 传统的 肺化饮 艾条 艾柱 粗的 干姜 过筛 回阳 绵纸 撕下 通脉 胃寒 消痰 小枝 燥湿 枝梗 去除 筛选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①选取一年以上的干姜叶,初次挑拣枝梗;②将姜叶中较粗的叶脉撕下去掉;③再把姜叶搓成一个个直径5cm的姜叶团;④将搓好后姜叶团放入石臼中,先用手均匀铺开,捶打20分钟;⑤捶打后的姜叶拿出来筛,筛了后再挑拣细枝梗;⑥去除细枝梗后的姜叶放入石臼中,再次捶打20分钟;⑦再次进行筛选和挑拣更小枝梗,得到粗姜绒;⑧粗姜绒放入石臼中,第三次捶捣40分钟;⑨粗姜绒经过五到十次过筛、捶打,得到细姜绒;⑩在艾条机上按照传统的方法将绵纸包在细姜绒上制得姜灸条。比现有艾柱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渐肺化饮,燥湿消痰,祛胃寒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灸疗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一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通过艾条或艾粒、艾柱灸疗的一种理疗器械。传统的艾柱采用普通艾绒为原料包卷制成,由于普通艾绒含有较多艾叶粉,在加工过程中又挥发掉部分艾油,致使在临床使用灸疗中,效果欠佳,气味不适闻,使推广使用受到一定影响。
大姜具有归脾胃经,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渐肺化饮,燥湿消痰,祛胃寒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泻痢,胸痹心痛,亡阳厥逆,寒湿痹痛,寒饮喘咳,肢冷脉微,痰饮咳喘。但目前尚未出现将大姜叶制作成灸柱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填补目前市场的不足,提供一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①选取一年以上的干姜叶,初次挑拣枝梗;
②将姜叶中较粗的叶脉撕下去掉;
③再把姜叶搓成一个个直径5cm的姜叶团;
④将搓好后姜叶团放入石臼中,先用手均匀铺开,捶打20分钟;
⑤捶打后的姜叶拿出来筛,筛了后再挑拣细枝梗;
⑥去除细枝梗后的姜叶放入石臼中,再次捶打20分钟;
⑦再次进行筛选和挑拣更小枝梗,得到粗姜绒;
⑧粗姜绒放入石臼中,第三次捶捣40分钟;
⑨粗姜绒经过五到十次过筛、捶打,得到细姜绒;
⑩在艾条机上按照传统的方法将绵纸包在细姜绒上制得姜灸条。
与现有艾条相比,本发明的姜灸条致密性好,燃烧持久,延长灸疗时间,热度集中,灸疗效果提高,比现有艾柱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渐肺化饮,燥湿消痰,祛胃寒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姜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①选取一年以上的干姜叶,初次挑拣枝梗;
②将姜叶中较粗的叶脉撕下去掉;
③再把姜叶搓成一个个直径5cm的姜叶团;
④将搓好后姜叶团放入石臼中,先用手均匀铺开,捶打20分钟;
⑤捶打后的姜叶拿出来筛,筛了后再挑拣细枝梗;
⑥去除细枝梗后的姜叶放入石臼中,再次捶打20分钟;
⑦再次进行筛选和挑拣更小枝梗,得到粗姜绒;
⑧粗姜绒放入石臼中,第三次捶捣40分钟;
⑨粗姜绒经过五到十次过筛、捶打,得到细姜绒;
⑩在艾条机上按照传统的方法将绵纸包在细姜绒上制得姜灸条。
姜灸条整体呈圆柱状,直径1.5cm,长度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丰,未经刘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51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绒灸螺旋调温药磁治疗器
- 下一篇:一种含低高硼硅玻璃管的注射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