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2401.9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2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B60K15/01;B60K1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气体管道 新能源汽车 氧气缓冲瓶 动力系统 密封柱体 氢气 缓冲瓶 氧气瓶 弹性密封圈 发动机气缸 压缩氢气 密封舌 压缩 径向向外 密封结构 容器内壁 连通处 外侧面 无泄漏 熄火 粘贴 密封 发动机 外部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压缩氢气瓶;氢气缓冲瓶;压缩氧气瓶;氧气缓冲瓶;第一气体管道的一端与压缩氢气瓶连通,另一端与氢气缓冲瓶连通,第二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氢气缓冲瓶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气缸连通,第三气体管道的一端与压缩氧气瓶连通,另一端与氧气缓冲瓶连通,第四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氧气缓冲瓶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气缸连通;气体管道的两端与容器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柱体,沿其径向向外均延伸有密封舌,密封舌的外侧面粘贴于容器内壁上;第一弹性密封圈,套设于密封柱体的外部;第二弹性密封圈,套设于密封柱体的内部。本发明的动力系统中,实现绝对密封无泄漏,避免新能源汽车熄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可能会用到氢气发动机系统,氢动力汽车完全依赖于氢气发动机,然而,氢气发送机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漏氢或漏氧现象,不足以供给发送机足够的氢气和氧气,时常发生汽车熄火的现象,如何防止氢气和氧气的泄露,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
发动机,其设置于新能源汽车上,所述发动机设置有发送机气缸;
压缩氢气瓶,其设置于新能源汽车上,存储有压缩后的氢气;
氢气缓冲瓶,其设置于所述新能源汽车上,与所述压缩氢气瓶连通;
压缩氧气瓶,其设置于所述新能源汽车上,存储有压缩后的氧气;
氧气缓冲瓶,其设置于所述新能源汽车上,与所述压缩氧气瓶连通;
气体管道,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体管道,第一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氢气瓶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氢气缓冲瓶连通,第二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氢气缓冲瓶连通,所述第二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气缸连通,第三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氧气瓶连通,所述第三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氧气缓冲瓶连通,第四气体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氧气缓冲瓶连通,所述第四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也与所述发动机气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的两端与各自对应的容器的连通处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
密封柱体,其一端沿其径向向外均延伸有密封舌,所述密封柱体的一端位于容器内,所述密封舌沿所述密封柱体的周向分布,所述密封舌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舌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粘贴剂,以使其粘贴于容器的内壁上,所述密封柱体贯通容器的壁厚;
第一弹性密封圈,其套设于所述密封柱体的外部,与所述容器紧密接触设置;
第二弹性密封圈,其套设于所述密封柱体的内部,与气体管道紧密接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2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支撑机构
- 下一篇:混合动力旅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