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纬度寒区苜蓿草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0701.3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3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浩;侯龙鱼;白文明;潘庆民;宋世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C2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赵青朵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纬度 苜蓿草 播种 种植 常规栽培技术 高产种植 磷酸二铵 人工草地 田间管理 条播行距 苜蓿种子 播种量 根瘤菌 氧化钾 烘干 拌种 基肥 留茬 硼肥 三管 苜蓿 施用 整地 收获 | ||
1.一种高纬度寒区苜蓿草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苜蓿种子选择:选择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种子;
选地和整地:选择地下水位低于1m、土壤pH值7.0~8.5、全盐含量低于0.3%的地块,播种当年整地;
播种:播种前将种子与根瘤菌、硼肥进行拌种,裸种子播种量为1.4~1.6kg/亩,播种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条播行距为15~20cm,播种深度为1~1.5cm;施用基肥:磷酸二铵9~11kg/亩,氧化钾14~16kg/亩;
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灌溉;所述施肥为:第一次收获后施用磷酸二铵9~11kg/亩;第二次收获后施用磷酸二铵9~11kg/亩,氧化钾14~16kg/亩;
收获与留茬:于头茬苜蓿初花期进行第一次收获,留茬6~8cm;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进行第二次收获,留茬8~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种子为龙牧801号、草原3号、公农1号、肇东苜蓿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的深度为30~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步骤中,所述种子、硼肥、根瘤菌的质量比为(900~1100):(28~32):(1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步骤中,所述种子、硼肥、根瘤菌的质量比为1000:3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后还包括镇压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的原则为深灌、少浇原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田间管理步骤中,所述施肥为:初花期收获后施用磷酸二铵10kg/亩;第二次收获后施用磷酸二铵10kg/亩,氧化钾15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收获的时间为8月下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07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