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7972.3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康路明;马士让;王合希;孟国清;江荣丰;张文学;尹小溪;韩静;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刃脚 顶进 千斤顶 钢制 可调 固定铰 土体 混凝土顶板 导向作用 技术要求 接触装置 施工过程 装置造价 法兰盘 钢桁架 可重复 脚本 侧墙 钢架 钢刃 前缘 桥涵 施工 箱涵 预埋 破土 焊接 | ||
本发明公开了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属于桥涵顶进技术领域。该装置位于箱涵侧墙前缘,在顶进施工中用于吃土顶进,刃脚作为箱体前端与土体接触装置起到了破土和导向作用,可调角度钢制刃脚通过调整刃脚与土体接触的角度而达到调整箱体姿态的效果。装置由钢刃脚、钢桁架、千斤顶、预埋法兰盘及固定铰构成。装置与混凝土顶板由固定铰和千斤顶连接,装置通过千斤顶的顶、拉作用来改变焊接钢架的角度,以达到改变刃脚角度的目的。该装置造价低廉、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施工完成后可重复利用、可在顶进施工过程中调节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箱涵顶进施工中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属于桥涵顶进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箱涵顶进工艺是当下一种较为成熟的道路桥涵修筑施工手段,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各类工程。箱涵顶进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箱体高程偏离设计高程的现象,即为箱体的“抬头”、“扎头”现象。
钢制刃脚作为箱涵前缘吃土构件,起到了吃土顶进和导向作用,其钢刃脚切土角度视土质而定,宜取60°左右为宜,其切土角度对于整体箱涵的姿态起到了重要影响。目前箱涵顶进施工工艺中箱涵前缘多采用焊接钢刃脚,其刃脚角度不可改变。随着箱涵顶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箱涵顶进的行程也不断增大,顶进过程中土质复杂多变,对于刃脚的角度要求也随之变得严格。综上所述,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与水平面夹角、能及时修正顶推过程中箱体姿态的钢刃脚装置。该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便于维修与检查等特点。本发明克服了原有钢刃脚角度固定、不可在顶进施工中及时调整角度、不能灵活修正箱体姿态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该钢制刃脚包括钢刃脚1、钢桁架2、固定铰3、预埋法兰盘4和千斤顶5。钢桁架2和钢刃脚1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固定铰3与钢桁架2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可松可紧,调整钢桁架2角度时松开螺栓,吃土顶进时拧紧螺栓;千斤顶5通过预埋法兰盘4连接到浇筑好的钢筋混凝土板上,通过千斤顶5的“顶”、“拉”作用来改变钢桁架2的空间位置。
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性,法兰盘4在浇筑时预埋在箱涵钢筋混凝土板内。
千斤顶5采用一拖多式千斤顶横向对称布置,以保证千斤顶能提供足够的顶力,且保证千斤顶的顶升与回落过程中钢桁架2的受力平稳。
装置钢桁架2不仅限于图示形式,根据已有材料调整,满足受力要求即可。
钢制刃脚的长度与宽度根据箱涵的尺寸进行适当调节。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可调角度的钢制刃脚,在箱涵顶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刃脚角度,进而及时调整箱涵顶进时刃脚与土体切角,达到防止箱涵“抬头”、“扎头”现象的发生,确保整个箱体姿态保持在一种可控的状态;其次,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型钢和钢刃脚焊接而成,制作成本低;另外,钢刃脚角度的改变通过双向油压千斤顶的“推”、“拉”作用实现,易于操作,普通施工人员就能完成操作;最后,装置可在箱涵顶推完成后进行拆卸,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调角度钢制刃脚的主视图;
图2是顶进过程中可调角度钢制刃脚的主视图;
图中,1、钢刃脚;2、钢桁架;3、固定铰;4、预埋法兰盘;5、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与水平面夹角的钢制刃脚装置,该装置由钢刃脚1、钢桁架2、固定铰3、预埋法兰盘4、千斤顶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7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