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条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36487.4 | 申请日: | 201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3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功涛;孙海威;王光泉;桑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瑞芝;陈源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条 连接端 背光模组 间隔设置 排列方向 显示装置 基板 走线 窄边框背光模组 出光方式 基板未 荧光膜 包覆 同侧 改进 | ||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条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该灯条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同侧的多个LED芯片、包覆多个所述LED芯片的荧光膜,多个所述LED芯片沿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基板未设置所述LED芯片的一面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端,每一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接走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LED芯片连接;且在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连接端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LED芯片间的距离。该灯条通过连接走线和出光方式的改进,实现了窄边框背光模组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条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是目前常见的平面显示装置。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采用背光模组为成像提供必要的光源。近年来,线光源封装结构的应用快速增长,其通过将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封装在一个小面积的平面内,实现特定的光学分布,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利于散热、出光率高且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
窄边框显示装置由于显示面积更大,视觉刺激更加强烈,因此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小米MIX的横空出世,四周无边框的手机更是成为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各个手机厂商纷纷布局屏占比更大18:9的手机产品。COB(Chip On Board)技术是实现窄边框(Narrow Bezel)手机的一个新型应用,可将背光模组边框收窄到2.8mm以内。
目前的COB灯条结构组件通常为侧发光式(side view)。如图1A-图1C所示,COB灯条包括设置于基板1一侧的LED芯片2(chip)和荧光膜3;如图2所示,基板1在荧光膜3后面(Y方向),基板1的宽度和荧光膜3等宽(Z方向),基板1宽度太窄而无法进行走线设计。如图2、图3所示,只能通过焊点40引出到中介FPC41上,在中介FPC41上进行走线设计。即LED芯片2通过焊点40连接中介FPC4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柔性电路板),并通过中介FPC41与背光的控制电路(图1A-图1C、图2中未示出)连接。其中的LED芯片2除与基板1结合的面外的其他面均出光,该侧发光式灯条反向贴附于导光板7的上方,但由于边框宽度方向(即Y向)灯条的封装为0.75mm左右,形成相对较大的封装尺寸,使得背光模组边框无法收窄到2.0mm以内。
如何实现更窄边框的背光模组设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条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该灯条通过连接走线和出光方式的改进,实现了窄边框背光模组。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灯条,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同侧的多个LED芯片、包覆多个所述LED芯片的荧光膜,多个所述LED芯片沿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基板未设置所述LED芯片的一面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端,每一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接走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LED芯片连接;
且在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连接端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LED芯片间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基板为双面覆铜板,所述双面覆铜板对应每一所述LED芯片的区域开设有过孔,所述连接走线自所述过孔延伸至所述连接端。
优选的是,全部所述连接端位于一个引出区中,所述引出区靠近所述灯条长度中心。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端包括一个正极连接端和至少一个负极连接端,所有所述LED芯片的阳极并联与所述正极连接端连接,连接至一个所述负极连接端的多个所述LED芯片的阴极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端和所述负极连接端与连接FPC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荧光膜包覆所述LED芯片,所述荧光膜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不齐平设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荧光膜的侧表面还设置有遮光反射层,所述遮光反射层的边缘与所述基板的边缘齐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6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