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5159.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辉;苏炎召;苏岭;秦大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6/365 | 分类号: | B60K6/365;B60K6/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源 混合动力汽车 啮合 减速齿轮机构 双行星排式 齿轮机构 双行星排 多模 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动力耦合机构 第二制动器 动力源连接 后排太阳轮 后排行星架 前排太阳轮 前排行星架 燃油经济性 主减速齿轮 传动齿轮 传动系统 动力总成 工作模式 功率分流 后排齿圈 同步齿轮 优化设计 运行车速 运行效率 制动器 差速器 传动轴 输出轴 总成本 整车 串联 复合 输出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属于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旨在于对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功率分流动力耦合机构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包括输出轴、主减速齿轮、差速器、减速齿轮机构、双行星排齿轮机构、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双行星排齿轮机构的前排行星架与第一动力源相连接、前排太阳轮与第三动力源相连接;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制动器;后排太阳轮上设有第二制动器;后排行星架上设有与减速齿轮机构相啮合的同步齿轮;第二动力源连接有与后排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本发明具有输入、复合、输出、串联等工作模式,能够在整个运行车速区间提高传动系统运行效率,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尤其是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双排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两大主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有串联、并联、串并联、行星排功率分流等系统,其中由于行星排式功率分流装置通过电机的调速能力具有使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解耦的功能,使得在大多工况下整车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所以更受到各大厂家的青睐。
根据行星排各节点与动力源之间的连接方式,功率分流装置又具有输入功率分流、复合功率分流、输出功率分流功能。现有以功率分流式动力耦合机构为基础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在E-CVT混合驱动模式下,若只采用输入分流模式,则仅适用于低速行驶工况,中高速或高速工况系统传动效率下降;若只采用复合功率分流模式,则适用于中高速行驶工况,而在低速工况或高速工况下系统传动效率也会下降;采用输入和复合功率分流双模的系统,在低速、中高速工况下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但高速工况下效率依然会下降,而降低整车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对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功率分流动力耦合机构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具有输入、复合、输出、串联等多种模式,适应低速、中速、高速全工况的动力总成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主减速齿轮和差速器、与该主减速齿轮传动连接的减速齿轮机构以及与该减速齿轮机构传动连接的双行星排齿轮机构,还包括分设于双行星排齿轮机构两侧的第一动力源与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所述双行星排齿轮机构的前排行星架与第一动力源输出端通过第一传动轴相连接、前排齿圈与前排行星架和后排行星架分别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结合、前排太阳轮与第三动力源输出端通过第三传动轴相连接、前排行星轮与前排齿圈和前排太阳轮相啮合、后排行星轮与后排齿圈和后排太阳轮相啮合;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制动器;第三传动轴上设有与后排太阳轮相结合的第一离合器;后排太阳轮上设有第二制动器;后排行星架上设有与减速齿轮机构相啮合的同步齿轮;第二动力源输出端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有与后排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源为发动机,所述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为电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为湿式或干式制动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为湿式或干式离合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扭转减振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多动力源多模动力总成通过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了E-CVT混合驱动下分别适应低速、中速、高速的输入、复合、输出三种功率分流模式,且具有可用于增大纯电动续驶里程的串联模式。能够在整个运行车速区间提高传动系统运行效率,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