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结构制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4165.6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结构制样方法,包含:第一步,将芯片样品打磨至接触孔层露出;第二步,用双氧水加热去除接触孔层中的金属钨;第三步,去除层间介质;第四步,在目标浮栅和控制栅的背后钻两个深孔;第五步,刻蚀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方的氮化硅,并在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钻一个深孔;第六步,用铂在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进行覆盖,覆盖完成后将目标控制栅与整条控制栅之间切断隔离,再去除其余全部结构;第七步,观察暴露出的浮栅尖角。本发明将要观察的浮栅固定在样品表面,而将其余不需要的部分移除,使用打孔后再淀积铂的方法用于固定原本会被腐蚀脱离的结构,以便保留此结构供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微结构制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试样制备过程、材料微分析过程,以及针对任何微观结构进行观测的过程中,例如针对E-flash芯片的Floating gate(浮栅)的Tip(尖角)结构,当前我们所能使用的观测技术是,采用FIB切开一片样品,其中间包含一粒目标浮栅和多粒非目标浮栅,放入TEM中采用透射的方式观察。如图1所示,是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一样品,该制样由于浮栅从图示方向观察尖角总共有0.4μm左右的深度,而在整个深度范围内尖角的具体尖锐程度无法被全面观察到。
如果试图采用化学方法将其周边其余结构去除掉再看,又会导致待观察结构也会同时被去除掉。
因此,上述方法均不能完美地解决芯片微结构分析中的制样的问题,无法完整地观测微结构中的尖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结构制样方法,能够观测到浮栅的完整尖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微结构制样方法,包含:
第一步,将芯片样品打磨至接触孔层露出;
第二步,用双氧水加热去除接触孔层中的金属钨;
第三步,去除层间介质;
第四步,在目标浮栅和控制栅的背后钻两个深孔;
第五步,刻蚀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方的氮化硅,并在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钻一个深孔;
第六步,用e-beam电子束驱动溅射法驱动铂镀在目标上进行覆盖,覆盖完成后将目标控制栅与整条控制栅之间切断隔离,再去除其余全部结构;
第七步,观察暴露出的浮栅尖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中,用浓度为体积比10~49%的氢氟酸去除层间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步中,采用聚焦离子束的方法在目标浮栅和控制栅的背后钻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步中,钻孔的尺寸范围在0.2μm×0.2μm至0.6μm×0.6μm之间,钻孔深度为3±1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步中,采用聚焦离子束的方法刻蚀目标浮栅及控制栅上方的氮化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步中,钻孔的尺寸范围在0.1μm×0.1μm至0.5μm×0.5μm之间,钻孔深度为3±1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步中,用氢氟酸去除其余全部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微结构制样方法,将要观察的浮栅固定在样品表面,而将其余不需要的部分移除,使用打孔后再淀积铂的方法用于固定原本会被腐蚀脱离的结构,以便保留此结构供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E-Flash的尖角剖面显微示意图。
图2是E-Flash的浮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4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