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油束转换器及测试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34086.5 | 申请日: | 201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杨海涛;张清林;陆大陆;夏兴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转换器 测试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喷雾油束转换器(16),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1601)与第二管段(1602);第一管段(1601)用于套在喷油器(29)喷嘴上;
第二管段(1602)在一侧相对于第一管段(1601)径向收缩,在第二管段(1602)收缩的该一侧根部设置一个与喷油器一个待测喷孔对应的分流孔(1603);分流孔(1603)直径等于或大于喷油器喷孔直径;
在第二管段(1602)上设置泄油孔(1604);第二管段(1602)内具有除待测喷孔之外的其它喷孔的油雾喷射空间(16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油束转换器(16),其特征在于,
泄油孔(1604)位于第二管段(1602)背离分流孔(1603)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油束转换器(16),其特征在于,
第二管段(1602)的该背离分流孔(1603)的另一侧与第一管段(1601)保持平齐。
4.一种喷雾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雾油束转换器(16)、喷油器(29)、定容器(100)、燃油喷射系统、主控制器(3)、除雾装置(5)、光学测试系统、供气系统、数据采集系统(27)、上位机(34);
所述定容器(100)上设有透明观测窗(7),用于喷雾油束的光学测试;将安装好喷雾油束转换器(16)的待测喷油器(29)安装在定容器(100)上,主控制器(3)连接并控制喷油器(29);定容器(100)上设有泄油口,喷雾油束转换器(16)的泄油孔(1604)通过油管穿过定容器的泄油口,伸至定容器外;定容器(100)上设有排气口(11),排气口(11)上安装排气阀(10),排气阀(10)通过主控制器(3)控制;定容器(100)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2)和温度传感器(33),压力传感器(32)和温度传感器(33)连接数据采集系统(27);
除雾装置(5)通过除雾电磁阀(6)连接定容器(100);除雾装置(5)和除雾电磁阀(6)通过主控制器(3)控制;
供气系统与定容器(100)连接,用于提供定容器(100)内背压压力;
燃油喷射系统通过高压油管连接喷油器(29);燃油喷射系统受控于主控制器(3),实现喷油器(29)的燃油喷雾过程;
光学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油雾探测器,以及光学测试控制器(14);各油雾探测器分别对准定容器上的一个透明观测窗(7);油雾探测器与主控制器(3)和光学测试控制器(14)分别连接;
主控制器(3)连接数据采集系统(27),向数据采集系统(27)传输燃油喷射参数;数据采集系统(27)和光学测试控制器(14)分别连接上位机(34);主控制器(3)控制油雾探测器获取定容器内喷油器的待测喷雾油束光学信号,并向光学测试控制器(14)发送;光学测试控制器(14)根据收到的待测喷雾油束光学信号,分析得到喷雾特性,并向上位机发送;
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喷射参数、测试工况相对应的喷雾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定容器(100)上设有两个或以上的透明观测窗(7),分别位于不同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供气系统包括高压稳压气源(35)、气压压力表(36)、单向阀(38)、减压阀(37);高压稳压气源(35)、单向阀(38)、减压阀(3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减压阀(37)通过管路连接定容器(100);气压压力表(36)与高压稳压气源(35)出口的管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喷雾油束转换器(16)的泄油孔(1604)通过油管穿过定容器的泄油口后,与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燃油箱连接;
除雾装置(5)通过回油管连接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燃油箱。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光学测试系统还包括背景光源(12),背景光源(12)设置在任一透明观测窗(7)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40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