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3130.0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骆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郑凤姣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纬二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生活 水中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去除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氨氮的生活废水通过废水管线进入集水井,集水井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粗格栅,在此去除生活废水中的大直径固体物质,粗格栅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一次沉淀池,在此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不溶物质,一次沉淀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pH值调节池, pH值调节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的烟气排口通过废气管道连接酸洗塔,在此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废气中的氨,酸洗塔的出口通过废气管道将经过净化处理的尾气排入大气环境,同时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的排水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曝气池,在此通过好氧曝气过程,使废水中的各种含磷物质均转化为正磷酸盐,曝气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生物除磷池,其作用是通过生物活性反应过程将废水中的正磷酸盐分解转化去除,生物除磷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连接净水池,净水池的出口通过废水管线将经过处理后的净化出水外排;其中,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的池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其中部固定有一圈电动网箱滑轨,电动网箱滑轨上等间隔安装有10个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池体上方设有担体网箱加热区,加热区上下两侧均装有电加热线圈,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由加热区左侧的入口进入加热区,并经右侧的出口离开加热区,加热区右上部安装有冷凝管,池体左下部设有进水阀门,右上部设有排水阀门;经过pH值调节处理后pH值为6.5~8.0的生活废水通过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左下部的进水阀门进入池体内部,10个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在电动网箱滑轨的驱动下作慢速的顺时针转动,使废水与担体网箱中的含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担体接触,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充分吸附废水中的氨态氮以及部分水分,吸附近饱和后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沿顺时针运动路径抬升至担体网箱加热区入口,并进入加热区内部,经过电加热线圈的加热,使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发生热解吸,其吸附的氨态氮及水分以氨气-水蒸汽混合气体的形式排出,混合气体经过冷凝管的冷却后,沸点较高的水蒸汽凝结为液态水滴,经加热区出口回流至池体内,而沸点较低的氨气不会受冷凝结为液态,而是继续保持气体形态经气体出口进入到下一处理环节的酸洗塔内,经过热解吸处理后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得以再生,并沿顺时针运动路径经担体网箱加热区出口处下降至池体内部,再次与废水接触并发挥吸附作用,经过本系统净化处理后的废水由池体右上部的排水阀门排出池体;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的池体有效容积为350m3,其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网箱容积为5.5m3,孔径为12mm,其电动网箱滑轨的工作电压为380V,转速为25min/圈;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选用人造沸石作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担体物质,其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含量为4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科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31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