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3129.8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骆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知产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78;B01D53/5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氨氮 生活废水 吸附 去除 人造沸石 担体 吸附净化系统 氨基 氨气 二次沉淀池 氢键络合物 选择吸附性 一次沉淀池 分子结构 加热解吸 净化处理 生物除磷 氨态氮 粗格栅 集水井 净水池 曝气池 酸洗塔 水中 酸洗 羰基 化合 尾气 释放 排放 环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包括集水井、粗格栅、一次沉淀池、pH值调节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担体吸附净化系统、曝气池、生物除磷池、二次沉淀池、净水池、酸洗塔等。本系统创造性的利用了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对水中氨态氮的选择吸附性,其分子结构中的羰基可与氨基化合形成氢键络合物。将含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人造沸石与生活废水混合,使其充分吸附其中的氨氮,再通过加热解吸的方式使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释放出所吸附的氨氮,并以氨气的形式放出,其尾气经酸洗净化处理后排放。同时,经过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人造沸石担体吸附去除氨氮后的生活废水进入到下一处理环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生活废水中的氮含量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含氮废水的任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氮在废水中以有机态氮、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以及亚硝态氮(NO2--N)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态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生活废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主要来源于食物残渣和洗衣污水。氨氮的污染源多,排放量大,并且排放的浓度变化大。
从环境污染方面看,水环境中存在过量的氨氮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生活废水中氨氮的处理实用性较好、国内运用最多的技术为:生物脱氮法、氨吹脱汽提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土壤灌溉法等。
(1)生物脱氮法: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并从废水中逸出。
(2)氨吹脱汽提法:吹脱、汽提法主要用于脱除废水中溶解气体和某些易挥发性物质。即将气体通入水中,使气与水相互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气体和挥发性溶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污染物的目的。
(3)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4)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Mg+和PO43-,使之与氨氮生成难溶复盐MgNH4PO4*6H2O(简称MAP)结晶,再通过重力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
(5)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6)液膜法:乳状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为氨态氮易溶于膜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NH4+不溶于油相而稳定在膜内相中,在膜内外两侧氨浓度差的推动下,氨分子不断通过膜表面吸附,渗透扩散迁移至膜相内侧解吸,从而达到分离去除氨氮的目的。
(7)土壤灌溉法:土壤灌溉是把低浓度的氨氮废水(<50mg/L)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使用,既为污灌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又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但用于土壤灌溉的废水必须经过预处理,去除病菌、重金属、酚类、氰化物、油类等有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知产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金华知产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3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度除磷集水舱及深度除磷微系统
- 下一篇:跨河桥梁环境治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