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2771.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高山;赵宇婷;梅永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no 纳米 海绵 柔性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柔性复合负极材料是以多孔自支撑碳海绵为载体、以氧化锌(ZnO)二维纳米片作为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ZnO负载量高,且大电流密度下循环稳定。本发明制备步骤为:在多孔聚氨酯模板表面原子层沉积ZnO,高温除去有机模板后得到ZnO纳米片,将其配制成ZnO纳米片分散液;将三聚氰胺海绵高温碳化得到碳海绵,将其浸入ZnO纳米片分散液中,干燥后在惰性氛围中高温热处理,即得到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材料;该柔性复合材料可直接制备锂电池负极,无需导电剂和粘合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提高负极材料的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是满足锂离子电池在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的关键 (M. V. Reddy, et al.,
然而目前报道的金属氧化物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1 mg cm-2,面容量 2 mAhg-1, 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增加电极材料的负载量可以提高电极面容量,但对于以金属铜箔为集流体的电极,大的电极材料负载量会使电极增厚,电化学过程将受到电荷传输阻力的限制。且过厚的电极在充嵌锂易从集流体剥落,造成电接触失活(H. J. Peng, et a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ZnO负载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