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体预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2760.6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承辉 |
主分类号: | E04C2/28 | 分类号: | E04C2/28;E04C2/3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103 | 代理人: | 唐瑞玉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预制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仿竹竿结构且用于制造建筑结构网架的仿竹结构钢管,该钢管包括圆筒形管状体,管状体的内腔等间距设置有横截面呈“X”型的管壁支撑件,两管壁支撑件中心点的距离为管状体直径的3‑6倍,管状体的两端套置有密封端盖。本发明的仿竹结构钢管,不仅质量轻、强度高、抗弯曲,而且制作容易,可成批生产,在不产竹的地区,可将其代替竹竿用于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仿竹结构钢管的墙体预制板,该预制板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好的仿竹结构钢管代替钢筋作为墙体预制板的支撑骨架,钢管的中空结构使得墙板具有很好的强度、刚度、隔热、隔音和抗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建筑结构网架的钢管,更具体是涉及一种模仿竹竿结构且用于制造建筑结构网架的仿竹结构钢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上述仿竹结构钢管的墙体预制板。
背景技术
砖的墙体砌筑施工,在建筑这一领域中始终占据不可替代的部分,以往国内外建筑墙体通常使用混凝土榫接砌块和粘土砖砌块砌筑,由于这类产品不但自重大,而且制作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热源,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耗和能源的损失,而采用该类产品砌筑的建筑墙体则存在强度差,耗用灰砂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保温、隔音性能不理想,本身的自重增加梁柱的荷载等缺点,因而逐渐被淘汰。随着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产品结构的调整、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施工应用技术的完善,各种材料结构的空心砖不断投入使用,但这些空心砖保温、隔音效果较差,存在功能单一、砖体强度低、承重能力不足等弊端,而且也不符合环保理念。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研发了一种质轻节能环保的墙体预制板,并于2017年6月2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99775.1 ,该墙体预制板是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好的竹竿代替钢筋作为墙体预制板的支撑骨架,不仅质量轻,而且竹竿的中空结构使得墙体具有很好的强度、刚度、隔热、隔音和抗震效果,但申请人在推广实施上述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那些不产竹的地区,生产预制楼板需要的大量竹竿必须从产竹的地区运来,长途的运输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高额的运费势必大大增加墙体预制板的生产成本,因此,寻找一种模仿竹竿结构的材料以代替竹竿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仿钢管结构且用于制造建筑结构网架的仿竹结构钢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仿竹结构钢管的墙体预制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仿竹结构钢管,包括圆筒形管状体,管状体的内腔等间距设置有横截面呈“X”型的管壁支撑件,两管壁支撑件中心点的距离为管状体直径的3-6倍,管状体的两端套置有密封端盖。
为了使管壁支撑件与管状体内壁能够更好接触且便于加工,上述管壁支撑件是由两个碟形构件相背焊接而成,碟形构件包括球冠形底面和环形侧面,环形侧面的外径与所述管状体的内径相当,管壁支撑件预先成型后由推进器逐个向管状体内腔推进并定位。
上述管状体两端密封端盖的结构与单个碟形构件的结构相同,且碟形构件的球冠形底面突出于管状体的端面。
为了增加管壁支撑件与管状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及管壁支撑件的承压能力,上述碟形构件球冠形底面的半径为管状体直径的1-3倍,碟形构件环形侧面的高度为管状体直径的0.05-0.1倍。
上述仿竹结构钢管,其管状体是由钢板或带钢经过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钢板或带钢的厚度为0.3-2mm,管状体的直径为5-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承辉,未经王承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保温防湿性能的木结构墙壁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冷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