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通信链路的多无人机的协同控制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2540.3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宏;邹良开;赵亮;高利军;范纯龙;石祥滨;郭振洲;宋成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通信 无人机 协同 控制 策略 | ||
一种增加通信链路的多无人机的协同控制策略,包括步骤:在多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将无人机群组的速度进行分段控制,引入飞行控制因子的概念,提出了群聚算法;使多无人机在群聚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收敛速度,从而增加无人机群组在飞行过程中的通信链路数目,使群组能够更加快速、稳定的达到蜂拥状态。本发明通过改变无人机在不同阶段的飞行速度,从而增加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通信链路,具有操控简单,无人机群组收敛速度快、平滑及稳定等特点,能够使多无人机群组形成蜂拥状态。在战场环境中多无人机协同作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的方法,属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协同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使无人机群组快速收敛的研究。在多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部分结点初始与群体距离较远,迭代较慢。而多无人机协同作战的优势在于无人机的数量多,彼此间能够进行交互,相互配合,从而快速的完成任务。如果群组间收敛慢,无人机间彼此不能满足通信距离,则多无人机的优势将大大减弱。因此,本发明针对与群组无通信链路节点,加入飞行控制因子,改变这些节点的飞行速度,从而使其快速收敛。根据领导者当前的状态,使其向群组中心靠拢,最终达到与群组中其他节点通信的目的,从而增加无人机整体的通信链路数目。
无人机起源于军事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种类越来越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任务类型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无人机在军事、民用、救援和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在战场中,无人机被用来执行各种搜索工作和战场上的监视任务,由于无人机不需要人工驾驶,因此更具安全性。随着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需要多无人机协同进行作战任务,因此,提出了多无人机系统。在多无人机的研究中,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展的“小精灵”项目与美国海军研究局 (ONR)推出的低成本无人机蜂群技术(LOCUST)使得许多国家对多无人机的研究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许多军方机构正在努力提升利用无人机向敌人开展蜂群式进攻的能力。这些研究将使军用无人机蜂群研究步入更有深度、更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保证无人机群组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群组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应对复杂、动态、不确定的战场环境。然而,生物群集行为中所体现的分布、自适应、鲁棒性等特点,与实现无人机群组协调自主控制的要求相符合。熟悉生物群集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到无人机群组协同控制中,可以大大提高无人机在复杂条件下的智能性,同时可以增加无人机的决策能力。
在协同控制方向,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的控制逻辑设计,针对固定翼无人机在起飞之后如何集群的问题,集成了起飞模式,操作模式,搜索模式和跟踪模式四种模式,开发了有限状态自动机(FSA)模型,基于无人机当前的状态引导无人机形成集群。该方法对固定翼无人机起飞时的协同控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未做阐述。西澳大利亚大学学者将无人机的协同控制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集中式控制为所有无人机共同受控于一个控制器,而分布式控制为无人机各自拥有自己的控制器。并指出集中式方法太过依赖于控制器,控制器需要较高的运算能力,缺乏鲁棒性。分布式控制器在避障过程中要控制关键的点进行移动十分困难。提出了一种边界协同控制方法,通过构造了一个新的势能函数并引入p次微分的碰撞函数,通过该势能函数设计控制器,使多个代理渐进收敛到期望的位置。该方法通过边界控制的方法对无人机进行协同控制,未考虑到多无人群组通信的问题。学者 Olfati-Saber提出了群集策略,使多代理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躲避障碍,最终收敛到聚集状态,保持彼此之间存在通信链路。在该策略中,无人机群组间通信链路开始时较少,限制了多无人机协同作战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无人机协同飞行中,通过使无人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飞行速度,从而更快收敛的新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非合作机动目标拦截的轨道控制方法
- 下一篇:光伏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