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铁路的穿戴式报警系统及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2391.0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9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芳;杨刚;陈建安;张戈;张佳豪;苏明星;骆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G08B21/02;H04L29/08;H04B1/3827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控台 手环 多重报警 报警系统 报警信息 可穿戴式 指挥中心 穿戴 铁路 防护 报警 安全保护方式 电脉冲刺激 声光报警器 报警手段 层层递进 灯光闪烁 人身安全 铁路施工 有效保障 智能报警 无应答 超时 施工 佩戴 分发 智能 传递 | ||
一种用于铁路的穿戴式报警系统及防护方法,具有多重报警功能的可穿戴式智能手环、铁路指挥中心以及现场中控台。所述的具有多重报警功能的可穿戴式智能报警手环由施工人员佩戴,用于接收现场中控台分发的报警信息;所述的多重报警功能分别通过OLED屏幕显示、灯光闪烁、振动以及电脉冲刺激对工人进行提醒。所述的层层递进的安全保护方式为现场中控台声光报警器,报警手环所具备的四种报警手段以及报警手环在超时无应答的情况下所传递给指挥中心的施工人员接收情况,并且现场中控台会根据接收情况再次发出报警信息。本发明能够有效保障铁路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安全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铁路的穿戴式报警系统及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兼顾客运与货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铁路系统也大面积提速,列车的运行密度、速度及载重不断提高。由铁路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数不胜数,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铁路工作者们时刻坚守在铁路旁对铁路进行检修工作,可是这样的危险性极高,倘若铁路工人们专心于检修铁路而忽略了高速行驶过来的火车,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样一个不仅关乎铁路工作者的生命,还关乎整个列车安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过去在线作业时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都是预先设置一个防护区,并派防护员站在防护区的两端,一旦列车进入防护区,防护员必须及时以声音信号或灯光信号通知维修人员暂时离开。由于防护区间较长,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通知不到现场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铁路部门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和应用了一大批相对成熟、可靠的安全检查技术装备和系统;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的铁路安全检测系统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规范,并且对于相对安全可靠的设备与系统而言,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报警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进行多重反馈,
比如说,近年来视频监控作为铁路的重要安全保障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基本上所有的视频监控系统都需要由专人监视,专人启动报警装置,示意相关人员撤离。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施工人员未通知到,没有一个反馈机制来监督;另外,由于连续监视会使人变得疲倦,容易产生疏漏,造成重大的铁路交通事故,为铁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除此之外,现有的铁路报警系统常常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铁路报警设备常常为固定式、依赖于220V交流供电,不方便携带,对于施工作业环境的迁移更是不便于移动。
2)铁路报警系统报警方式单一,常常为信号灯、蜂鸣器一类的非接触式报警装置,在施工人员过于专注施工作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忽视其报警信号,无法保证报警信号直接通知到了施工人员。
3)铁路报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不强,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无法判断列车驶进信号是否被准确传输,不具有反馈通信机制。
4)智能化的铁路报警设备通信方式的可靠性不强,往往使用3G、4G信号进行通信,依赖于运营商,并且信号不稳定,对于列车时常经过隧道、高架桥等遮蔽物的情况,更是无法通信,无法在野外无电信信号的情况下正常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铁路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提供一种便携式自动报警装置,以多重、高效、准确的方式进行报警,并具备反馈机制,提示施工人员列车正在靠近,帮助施工人员紧急撤离施工现场,减少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铁路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因此,针对以上弊端设计一款可靠性强,具有层层递进的安全防护功能,智能的便携式可穿戴铁路报警系统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轨面障碍物检测及清除装置
- 下一篇:办理进路的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