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377.5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锁国权;李丹;杨艳玲;侯小江;冯雷;陈华军;毕雅欣;左玉;王祎;李妍欣;李欢欢;奥迪;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36;H01M4/583;H01M4/62;H01M4/38;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网 氧化锡纳米 碳包覆 有机物包覆 磁力搅拌 制备 水热反应釜 安全性能 氢氧化钠 去离子水 水热反应 乙醇清洗 有机溶液 制备工艺 氟化铵 管式炉 后冷却 氯化锡 乳浊液 水中 离子 清洗 应用 | ||
一种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溶液A;在磁力搅拌下,向上述溶液A中加入氯化锡得溶液B;在磁力搅拌下,向溶液B中加入氟化铵得溶液或乳浊液C;将溶液C转移至水热反应釜,同时将预先清洗干净的不锈钢网置于溶液C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不锈钢网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一定温度下干燥,得不锈钢网负载氧化锡纳米结构,将不锈钢网负载氧化锡纳米结构置于有机溶液中,反应得不锈钢网负载有机物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将不锈钢网负载有机物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置于管式炉中,得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日常生活需要、并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地球。石油,天然气和煤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带来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此外,长期依赖不可再生资源进口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清洁的、绿色的可替代能源,以及能量转换和储存体系。其中化学电源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锂离子电池就是伴随着金属二次电池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但是锂元素价格昂贵且地壳中含量少,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增多,锂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开发其它动力碱金属离子电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锂元素正下方,与锂有着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钠是地壳中储量第六丰富的元素,分布广泛,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研究的热点,相关报道也逐年增加。钠离子半径(0.98)大于锂离子半径(0.69),使得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扩散所需克服的势垒更大,从而使扩散速率大大降低。且已经商品化的负极材料石墨层间距过小,不合适脱嵌钠离子,故需要寻找合适的电池负极储钠材料。二氧化锡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783Amh·g-1),是商业化碳负极材料理论容量的2倍多,较之于其他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电导率(大约21.1Ω·cm)以及较高电子迁移率(大约100~200cm2·V-1·S-1),在动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该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高,原材料广泛等优点。纳米二氧化锡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纳米二氧化锡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催化剂、透明电极的能量转换和能量储存设备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单一结构的二氧化锡材料随着Na+的嵌入与脱出,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与收缩,引起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而降低比容量,导致循环性能衰减。因此对二氧化锡进行表面修饰,即在二氧化锡的表面包覆一层碳,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利于钠离子快速嵌入与脱出,而且也提高了电池循环稳定性,延长电池寿命。
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结构作为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相关研究工作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选用不锈钢网作为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基底,增强钠离子电池的导电性能,同时省去了调制浆料及涂片工艺,避免使用粘结剂影响电池的测试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锈钢网负载碳包覆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0.625g~1.808g氢氧化钠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溶液A;
步骤二:
在磁力搅拌下,向上述溶液A中加入氯化锡得溶液B,其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锡的质量比为1: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固体电池
- 下一篇:一种双极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