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DN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342.1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2;G06F16/25;G06F16/2458;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高洁;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存储系统 存储介质 访问接口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服务 数据处理请求 业务应用提供 存储单元 控制平台 业务应用 控制器 统一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SDN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所述SDN分布式存储系统,应用于包括多个SDN控制器的SDN控制平台中,包括:统一访问接口,存储单元,通过所述统一访问接口与SDN业务应用连接,用于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向所述SDN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Network,SDN)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SDN技术的核心是控制和转发分离,SDN控制器是SDN技术的核心组件,负责实现网络场景的控制逻辑,并且通过控制协议把指令发送给转发设备。转发设备接收指令解析后实施对流量的控制行为。
针对具体的网络业务场景,SDN控制器需要实现匹配的业务逻辑,并采用差异化的存储机制以满足业务场景对数据访问的要求。例如,在事后行为(Re-Active)交互模式下,要求控制器能够快速计算转发逻辑并分配给指定的转发设备,这种场景对于SDN控制器访问数据存储的实时性和低时延具有更高的要求。再如,对于事前行为(Pro-Active)交互模式,SDN控制器需要对网络全局进行分析,提前规划控制策略并下发指令,需要SDN控制器读取业务关联的所有数据,要求做到存储的数据量大,并且数据可靠性高,但是对于数据访问的实时性要求低。由于具体业务场景不同,待存储的数据结构设计存在明显差异,对于SDN控制器的数据存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SDN控制器对数据存储的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提出三种基于SDN技术的存储方式:
第一种:现有开源SDN控制器平台多采用内存作为数据存储方式,这种设计架构的优势在于数据访问灵活,SDN业务应用可扩展性高,数据访问速度快、时延低。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1)数据存储的规模受服务器内存大小限制,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难以满足需求数据量大;2)数据存储可靠性低,服务器一旦出现断电或系统崩溃重启等情况,内存数据丢失,SDN业务应用难以恢复。
第二种:使用数据库系统保存SDN数据。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可维护的数据量更大,数据可靠性高。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1)数据访问的时延更长,2)开发成本高,使用数据库机制,除设计和实现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额外开发与数据库系统交互的功能代码,3)数据结构设计不够灵活,扩展SDN业务应用时,数据结构的设计受到数据库系统存储机制的约束。
第三种:由SDN业务应用分别开发实现一组独立的存储逻辑,依据本业务需求定制化开发存储逻辑。这种实现方式的优势是SDN控制器平台上的承载的SDN业务应用更加灵活,可以适配不同场景的数据访问需求。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1)SDN控制器实现新业务应用的开发工作量大,每个SDN业务应用在开发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设计和实现专门的存储逻辑;2)SDN控制器平台架构复杂,难以实施统一的存储管理策略,例如数据存储备份、安全控制等。
综上所述可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存在对应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SDN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SDN分布式存储系统,应用于包括多个SDN控制器的SDN控制平台中,包括:
统一访问接口,
存储单元,通过所述统一访问接口与SDN业务应用连接,用于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向所述SDN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可选地,存储单元包括: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数据预处理;
存储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处理执行数据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