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29068.8 | 申请日: | 2018-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伦;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53/06 | 分类号: | B29C53/06;B29C53/8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滚轮 折叠芯 连续制造 压合组件 间隙调节单元 同步驱动单元 规模化生产 方向间隔 方向相反 送入装置 依次布置 可调整 竖直 芯材 压合 折纹 制备 成型 压制 行进 图案 | ||
1.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芯材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多组压合组件,每组压合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成型滚轮(13),以及连接所述成型滚轮(13)并使得两个成型滚轮(13)之间压合间隙可调整的间隙调节单元,所述的两个成型滚轮(13)还连接同步驱动单元,并使得工作时,两个成型滚轮(13)的转速相同,方向相反;
所述的间隙调节单元包括两个固定座(20)、位于固定座(20)上的两个移动座(21)、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固定座(20)并穿过位置对应的一个移动座(21)的沿竖向的两个直线轴承(5)、与所述两个直线轴承(5)变向传动连接的传动杆(2),以及安装在所述传动杆(2)端部的旋转手轮(1),所述的两个固定座(20)和两个移动座(21)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所述成型滚轮(13),所述的直线轴承(5)与移动座(21)之间采用滚珠丝杠方式配合连接,并使得当旋转手轮(1)驱动传动杆(2)转动时,传动杆(2)通过变向传动作用带动直线轴承(5)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座(21)上下升降实现两个成型滚轮(13)之间间隙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固定座(20)之间通过轴承座(4)转动安装有基础下滚子(10),所述的两个移动座(21)之间通过轴承座(4)安装有基础上滚子(9),在基础下滚子(10)和基础上滚子(9)上分别开双键槽并配合安装所述成型滚轮(13),所述成型滚轮(13)两端采用并紧螺母(11)并紧设置在基础上滚子(9)/基础下滚子(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12)、传动轴(6),以及分别传动连接两个成型滚轮(13)的正向减速机(8)和反向减速机(7),所述的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6),并通过传动轴(6)分别连接正向减速机(8)和反向减速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压合组件之间还设有压缩调节器(17),所述压缩调节器(17)包括可调节高度的压缩下挡板(18),以及设置在压缩下挡板(18)上并可沿压缩下挡板(18)左右移动的一对压缩左右挡板(19),工作时,从上一组压合组件加工后的芯材由压缩下挡板(18)承托并从压缩左右挡板(19)之间限位经过,再进入下一组压合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下挡板(18)的高度以及压缩左右挡板(19)的间距满足:上一组压合组件加工后的带压痕的芯材进入下一组压合组件时,芯材上的压痕与下一组压合组件上的成型滚轮(13)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滚轮(13)上分布有若干用以压合芯材成型的单胞特征单元,相邻两组压合组件的摆放距离为整数个单胞特征单元在成型滚轮(13)分度圆上的弧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芯材行进方向,不同压合组件的成型滚轮(13)对芯材加工的压痕的深度逐渐加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每组压合组件的加工温度或加工后芯材的固化温度的温控组件。
9.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连续制造折叠芯材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按需求安装对应数量的压合组件,并调节各组压合组件中两个成型滚轮(13)的间隙,以满足芯材所需压合厚度;接着,调整压合组件,使得工作时,下一组压合组件的成型滚轮(13)上的加工特征刚好对应从上一组压合组件加工出来的芯材上的压痕,如此,芯材依次被送到第一组至最后一组压合组件处进行压合,直至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0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