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床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8650.2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7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安勇;姚彬;颜昊霖;牟荣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装置 感应装置 移动通信网络 监测装置 报警 发送报警信息 无线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用户 便于安装 分体设置 功能主体 固定电话 监测用户 功能集 触发 发送 检测 灵活 制约 | ||
1.一种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离床感应装置和主控装置;
所述离床感应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以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离床感应装置用于监测用户是否异常离床,并在检测到用户异常离床时,向所述主控装置发送异常离床信号;
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后,触发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目标移动通信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床感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床上,用于生成压力信号,并将所述压力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微处理器;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信号的变化判断用户是否异常离床,并在判断用户异常离床时生成异常离床信号,并将所述异常离床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床感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指示模块;
所述第一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指示所述离床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离床感应装置发送的异常离床信号,并将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微处理器;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中预存有至少一个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信息,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信息包括语音报警信息和/或文字报警信息;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后,具体通过拨打电话和/或发送短信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语音处理模块和扬声器;
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语音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语音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异常离床信号后,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语音处理模块;
所述语音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报警信息转化为语音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扬声器进行播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拨号模块和麦克风;
所述拨号模块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麦克风与所述语音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拨号模块用于在用户的操作下触发向所述第二微处理器发送拨号请求,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拨号请求拨打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
所述麦克风用于在电话拨通后实现用户与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号模块包括:拨打/接听功能按键、挂机功能按键和切换电话号码功能按键;
所述拨打/接听功能按键、挂机功能按键和切换电话号码功能按键均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指示模块;
所述第二指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指示所述主控装置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床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还用于接收目标移动通信用户发送的预设格式的短信,并从所述短信中提取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后,将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未经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6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