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8585.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鹏;邹劲松;石明全;徐泽宇;张鹏;井光辉;陈昭明;赵迎;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油 出水口 进水口 过滤模块 油水处理 除渣 密封连接件 模块化 连通 模块化设计 装置及系统 流量需求 体积可调 逸散 臭气 拼接 封闭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该油水处理装置包括除渣模块(1)、体积可调的隔油模块(2)和过滤模块(3),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21)连通,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31)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22)连通,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本发明采用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对于不同的流量需求,只需要调整隔油模块的大小,适应性好,采用封闭设计,避免了臭气的逸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中国餐饮结构的复杂性,厨房排水中含有大量食物残渣和废油脂,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大,并且这类油脂属于粘度大、流动性差,且易凝结的油脂。因此对油水处理装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油水处理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现有的油水处理装置一般采用格栅或滤网的方式进行残渣过滤,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容易出现分离的残渣含水比例高现象;第二现有油水处理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定时人工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存在排油不及时和集油桶溢出等现象;第三现有油水处理装置密封性较差,易产生大量臭气;第四不同场合油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量不同,空间不同,对于不同场合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设备通用性较差,出了问题,维修更换不方便。第五油水处理装置集油桶满后以及故障后不能及时发现,需要人定时检查。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新型结构的油水处理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满足快速搭建各种需求的油水处理装置。既可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更加环保,提高油水处理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和便捷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渣水分离不彻底、自动化程度不高、安装拆卸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该油水处理装置包括除渣模块1、体积可调的隔油模块2和过滤模块3,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21连通,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31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22连通,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渣模块包括第一进水口11、除渣装置16、残渣桶17;所述第一进水口与除渣装置相通,除渣装置分别与残渣桶、第一出水口相通;所述隔油模块包括第二进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油水分离区26和集油区211;所述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油水分离区相通,所述集油区位于油水分离区的顶部且与油水分离区相通;所述集油区设置有排油口23,所述除渣装置内设置有集油桶18,所述排油口与所述集油桶相通;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三进水口31、第三出水口32和过滤区35;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过滤区相通,所述过滤区还与第三出水口相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服务端和本地设备端,所述本地设备端包括至少一油水处理装置;所述本地设备端还包括传感器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对油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所述远程监控服务端根据所述传感器模块监测到的油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对执行模块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本地设备端还包括:设置与显示模块,适用于调整油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和显示油水处理装置的实时状态;监控模块,包括摄像头监控模块和故障报警模块,所述摄像头监控模块适用于对现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并将视频信息实时传输到远程监控服务端;所述故障报警模块适用于当油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进行报警,并将故障信号传输到远程监控服务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锰废水的回收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家用多功能膜过滤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