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8278.5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玲;周彬;黄素平;陈宏武;刘华;韩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B3/10 | 分类号: | D06B3/10;C08L75/04;C08K3/22;C08K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功能粉体 载体颗粒 混合液 填充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聚氨酯粉末 聚氨酯溶液 纺织面料 功能涂层 纳米材料 决明子 溶解杯 烘燥 功能颗粒 功能载体 机织面料 完全溶解 针织面料 纬向管 粘合 管内 经向 种管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10‑20克聚氨酯粉末均匀倒入装有200‑3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使聚氨酯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聚氨酯溶液。2)将5‑10克纳米功能粉体均匀倒入装有100‑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得到纳米功能粉体混合液。3)将纳米功能粉体混合液倒入聚氨酯溶液中,使两种混合液混合均匀,形成功能涂层液。4)将100‑150粒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加到功能涂层液中,保证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分离而不相互粘合。5)用红外烘燥器对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进行烘燥,形成功能载体颗粒。6)在机织面料的经向管或纬向管,针织面料的局部管中填充功能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的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与纳米功能材料的结合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功能性,目前主要通过涂层法或采用纤维掺杂纳米材料进行织造等方法实现。由于织物中纳米材料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纳米材料极易穿透人体皮肤防线进入血液系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毒性或过敏反应,导致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应用推广在某些领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20克聚氨酯粉末均匀倒入装有200-3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边倒边搅拌,将溶解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水浴锅加热温度100摄氏度,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30转/分钟,使聚氨酯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聚氨酯溶液。
2)根据功能纺织品的设计要求,将5-10克纳米功能粉体均匀倒入装有100-2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溶解杯,采用超声振荡装置进行振荡,超声波频率:28-48 kHz,超声波功率:1.5-2 kW,振荡时间为10-20分钟,使纳米功能粉体均匀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得到纳米功能粉体混合液。
3)将纳米功能粉体混合液倒入聚氨酯溶液中,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30转/分钟,使两种混合液混合均匀,形成功能涂层液。
4)将100-150粒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加到功能涂层液中,用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30转/分钟,搅拌均匀,保证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分离而不相互粘合。
5)用红外烘燥器对决明子或其它载体颗粒进行烘燥,温度110-120℃,烘燥时间为5-10分钟,冷却后,便形成了功能载体颗粒,颗粒外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聚氨酯薄膜,聚氨酯薄膜内均匀分散着纳米功能粉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或者其它测试粒径的仪器测试功能载体颗粒的平均粒径。
6)在机织面料的经向管或纬向管,针织面料的局部管中填充功能载体颗粒,为了确保管子的外观饱满且不会过分膨胀,根据功能载体颗粒的粒径,结合面料管子的体积来确定功能载体颗粒的填充数量;按照管子的体积制作小布袋,将功能载体颗粒密封到小布袋,生产时,在管子封闭之前将装满功能载体颗粒的小布袋放入管中,然后闭合织口,功能载体颗粒便与面料形成了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避免功能纳米材料与人体或者其它接触面直接接触,减少危害,增强纺织品的功能性,拓展纳米材料与纺织品结合的领域,为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管内填充纳米材料的纺织面料加工工艺,以机织纬向局部管状织物填充纳米材料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