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8229.1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施群凯;陶荣江;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底板 后浇带传力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传力结构包括: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钢构件,其夹设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之间;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牛腿传力单元,其包括:两个牛腿和一个支撑件,两个所述牛腿分别固定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件水平地支撑于两个所述牛腿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坑工程中小分块底板强度不足、后浇带无法有效传力的问题;保证基坑安全,浇注的底板不被影响破坏;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底板的分块,最大程度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的地下结构开挖施工,往往需要采取对基坑侧边采取支护措施,以保证基坑以外土体不向基坑内变形滑移。当地下室埋深较大或者基坑周边情况复杂对土体变形敏感的时候,经常采用内支撑加坑周灌注桩排桩或连续墙的支护方式。开挖施工时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施工好支护结构,然后,当地下室结构主体从基础底板开始往上施工时,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进行基坑对边传力,逐步拆除支护结构的内支撑,这一过程称为换撑。
目前,换撑方法为:先施工围护结构,然后架设水平支撑,先施工一部分底板,完成后,在底板上设置支撑牛腿,然后架设斜支撑,完成后,挖土,施工其余部分底板,使底板之间完好结合,待底板达到一定强度后,使其水平支撑围护结构,拆除横支撑,施工上部结构。
然而在条件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人防工程中的口部,规范底板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或者,考虑到地下结构的范围较大,为减小混凝土收缩效应的不利影响,地下结构平面中设置若干条上下贯通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在后期进行补浇。
后浇带的设置把地下室分割为多个独立区域,换撑所需的主体结构传力会被后浇带所隔断。不能有效传递和抵抗围护结构所受的外力,拆除支撑后将对底板和围护结构产生破坏影响,可能造成基坑坍塌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传递和抵抗围护结构所受的外力,避免拆除支撑后对底板和围护结构产生破坏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包括:
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钢构件,其夹设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之间;
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牛腿传力单元,其包括:两个牛腿和一个支撑件,两个所述牛腿分别固定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件水平地支撑于两个所述牛腿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牛腿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沿后浇带延伸方向还分布有多个第二钢构件,所述第二钢构件两端埋设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混凝土中。
进一步地,在后浇带位置处,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主筋上焊接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同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筋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加强钢筋,并且,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直径相同,其长度为1m以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地下结构的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一牛腿,多个所述第一牛腿沿后浇带延伸方向分布;
B:在所述第一牛腿和围护体系之间架设斜支撑件;
C:施工第二底板,并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牛腿,所述第二牛腿与所述第一牛腿一一对应;
D:沿后浇带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放置多个第一钢构件,所述第一钢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