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25252.5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0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陶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陶玉兰民族乐器厂 |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G10D3/00;G10D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岳山 转调装置 音准 金属 使用寿命 同样形状 座转调器 转调器 响声 反弹 演奏 | ||
本发明是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其特征:后岳山右侧添加木制副后岳山,木制副后岳山的宽度是一座转调器的长度,木制副后岳山的上部是同样形状、尺寸的金属副后岳山,金属副后岳山上是一式二十一座抬弦转调器,本发明的优点是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从此古筝不仅能转6个调,即:A、D、G、C、F及降B调,且操作便捷不伤弦,不伤筝面,音准不反弹,无响声,使用寿命长,为演奏者提供了完整的空间,更加完善了古筝的表现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族乐器古筝转调装置,一种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民族乐器领域中也有古筝转调装置,但是装置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破坏了原来的造型;有的将笨重的装置放在共鸣箱内;且重又影响共鸣,还有的增加脚踏板;造成携带麻烦,而致命的一点是普遍存在转调后音不准,也有依靠压弦转调,但又跟不上当前古筝最佳统一规格,无法安装利用,所以至今古筝转调的推广与应用甚微,还是停留在靠移动筝码来转调的原始手段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古筝转调:有的破坏了原来的造型;有的将笨重的装置放在共鸣箱内;且重又影响共鸣,还有的增加脚踏板;造成携带麻烦,而致命的一点是:普遍存在转调后音不准,也有依靠压弦转调,但又跟不上当前古筝最佳统一规格,无法安装利用,所以至今古筝转调的推广与应用甚微,还是停留在靠移动筝码来转调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设计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其特征:紧靠后岳山的右侧添加木制副后岳山,木制副后岳山的宽度是一座转调器的长度,木制副后岳山的上部是同样形状、尺寸的金属制副后岳山,金属制副后岳山上面是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器,金属制副后岳山的两端是固定卡。本发明的优点是一式二十一座古筝抬弦转调装置,从此古筝不仅能转6个调,即:A、D、G、C、F及降B调、且操作便捷不伤弦、不伤筝面、音准不反弹、无响声、使用寿命长,为演奏者提供完整的空间,更加完善了古筝表现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后斜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右斜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透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左斜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图中是抬弦U1,抬弦U1的右下端是辖子2,辖子2上是小轴承,小轴承上是有弦槽的塑制滚套3,抬弦U1的左部有上、下、左、右对称的连接滑条4。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中是抬弦U1,抬弦U1的下端是塑制滚套3,抬弦U1中上部有上、下、左、右、对称的连接滑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陶玉兰民族乐器厂,未经上海陶玉兰民族乐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52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