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5198.4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林传年;郭勇;倪光斌;郭小雄;金家康;马超锋;仝强;陈少静;季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F16/02;B32B27/36;B32B27/02;B32B27/06;B32B2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排水板 排水板 粘接层 防水板 隧道防水 背胶层 勾面 固定的 粘合 隧道 隧道初期支护 排水材料 粘结机构 直接粘合 自粘布层 粘贴式 射钉 粘接 自粘 复合 | ||
本发明属于涉及隧道防排水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与隧道自粘布粘合,实现粘贴式固定的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及其使用方法。该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其结构包括防水板体,在该防水板体上设置有由勾面、基体、背胶层、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构成的粘结机构;其中,勾面和背胶层分别设置于基体的前、后面,第一粘接层粘合在背胶层上,第二粘接层复合于第一粘接层上。使用时,将构成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粘接机构的勾面直接粘合在通过射钉固定在隧道初期支护上的自粘布层上即可。该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具有结构简单、易固定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与隧道自粘布粘合,实现粘贴式固定的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隧道内的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固定方式为:首先用热熔垫圈和射钉将自粘布层固定在隧道的初期支护上,然后将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热熔焊接于热熔垫圈上。这种铺挂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需采用人工逐个在热熔垫片处进行热熔焊接,施工效率低;2)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在热熔焊接处易开裂,开裂处易发生渗漏,使得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防排水效果难以保证;3)采用热熔焊接的方式,易因操作不当,造成漏焊,焊穿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影响防排水效果;4)隧道掌子面爆破施工时会产生冲击气流,气流冲击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缺口易造成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进一步破坏甚至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固定的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就是提供上述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就是提供上述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其结构包括防水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板体上设置有由勾面、基体、背胶层、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构成的粘结机构;其中,所述的勾面和背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前、后面,所述的第一粘接层粘合在背胶层上,所述的第二粘接层复合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上。
构成上述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的粘接机构为间断式切断结构;
——所述的间断式切断结构为沿所述粘接机构长度方向切断距离为0.01m-10m,沿所述粘接机构宽度方向断面切断率为10%-98%;
——所述的勾面由直径为0.195mm的涤纶单丝组成;所述的基体由150旦重网涤纶丝的底纱和150旦低弹涤纶丝的纬纱组成;所述的背胶层为水性聚氨酯YB601,所述的第一粘接层为热固性树脂BS391树脂组成,所述的第二粘接层为表面粗糙的尼龙绒布组成。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上述隧道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经织带:原纱经整经机整理成盘头后,经织带机编织成半成品胚带;
(2)染色:胚带经高温染色设备,温度为110℃~150℃,染色时间1.5h~2.5h,染成所需颜色;
(3)上胶定型:将染好的胚带勾面烘干后涂覆背胶层定型;
(4)切勾:将胚带勾面经切钩机切割加热定型后形成勾面;
(5)涂覆第一粘接层:将半成品导入涂胶槽形成第一粘接层;
(6)复合第二粘接层:用胶滚直接将第二粘接层复合在第一粘接层上;
(7)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40℃~180℃,烘干时间2min~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未经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5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