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大截面方柱支模体系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4334.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肖婷;包纯南;徐锋;张敬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截面 方柱支模 体系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大截面方柱支模体系及方法,主要由柱模板、预制木盒、封边方木、柱背楞和钢筋吊钩组成。所述的柱模板上下端各补设一封边道方木;所述的预制木盒由普通模板三面拼接而成,内部间隔约450mm设置模板分隔支撑,并通过自攻螺丝和垫片与柱模板拼合成整体;所述的柱背楞选用优质方木,紧贴预制木盒竖向设置;所述的钢筋吊钩横穿预制木盒,距柱模板顶部200mm位置,并于钢筋中间部位弯起。本发明区别于常见的方柱模板体系,提供施工方法,即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方柱配模详图,现场加工场地预制大截面支模模板体系中的柱模板、预制木盒、柱背楞等,待大截面方柱钢筋绑扎完成并隐蔽验收后,将预制好的大截面方柱模板吊至方柱位置并准确定位;按要求设置方柱外楞,严格按规范分求分层浇筑大截面方柱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其中大截面方柱外楞的设置应经计算确定,确定方柱加固安全稳定;当大截面方柱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并将大截面方柱模板体系吊运至指定区域,按要求清理方柱模板表面浮浆,及时涂刷模板隔离剂,确保模板正常的周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中的模板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大截面方柱支模体系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工程规模的扩大,墙柱等竖向构件的规格及施工难度均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大型公建及多层地下室项目中,往往大面积或局部存在截面较大的方形框架柱,必须改进传统的木模施工工艺以保证方柱的成型效果。
传统的方柱支模方法通常采用单层模板外侧设置竖向内愣方木(或方管等)辅以水平外楞的加固方式,常规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柱模拼缝质量参差不齐、拼缝痕迹明显,容易导致漏浆;当方柱截面较大、层高较高时,砼浇筑过程中对侧模侧边压力大,容易涨模;方柱支模时,固定内楞方木的钉帽不可避免在方柱模板内侧,拆模后柱表面残留帽印,影响观感;方柱模板的安装与拆除耗费工时多;周转材料重复利用率低,模板损耗量较大。
往往建设项目参建各方与行业部门对方形框架柱的观感质量要求很高,因此,改进传统的大截面方柱支模工艺并规范其施工方法尤为重要,有效提升方柱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大截面方柱支模体系及方法,有效解决了大截面方柱容易涨模、模板拼缝痕迹明显、观感质量较差、周转材料损耗量较大等问题,不仅保证了大截面方柱的外观质量,同时,可集中化加工制作大截面支模面板,大大减少了人工配模成本,加大了周转材料的重复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大截面方柱支模体系,主要由柱模板、预制木盒、封边方木、柱背楞和钢筋吊钩组成;所述的柱模板上下端各补设一封边道方木,增加其端部抗压能力,防止混凝土漏浆;所述的预制木盒由普通模板三面拼接而成,内部间隔约450mm设置模板分隔支撑,并通过自攻螺丝和垫片与柱模板拼合成整体;所述的柱背楞选用优质方木,紧贴预制木盒竖向设置,固定方木的钉印不应对柱面产生影响;所述的钢筋吊钩横穿预制木盒,距柱模板顶部200mm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柱模板选用优质黑模板,横向无切割,可提高方柱观感质量。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木盒宽度约170mm,侧模高度同柱背楞同高。
优选的,所述的自攻螺丝长度等于柱模板和预制木盒的厚度之和,自攻螺丝与预制木盒之间增设垫片补强。
优选的,所述的钢筋吊钩由钢筋制作而成,且于钢筋中间部位弯起,便于模板整体起吊,方便其转运、安装及拆卸。
优选的,本发明显著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中大截面方形框架柱的截面及高度,绘制方柱配模详图,于现场加工场地预制大截面支模模板(包括面板、预制木盒、柱背楞等);
步骤二:待大截面方柱钢筋绑扎完成并隐蔽验收后,设置方柱定位筋,将预制好的大截面方柱模板吊至方柱位置并准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4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