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旁流节温器及使用该节温器的水蓄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3182.X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伟国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黎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槽 电动阀 节温器 蓄能 旁流 储水容器 接管口 第一温度传感器 水蓄能系统 制热机组 控制器 制冷 蓄热 低谷电价时段 节能效果 水泵机组 支路 层厚度 电连接 储能 蓄冷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流节温器及使用该节温器的水蓄能系统,旁流节温器并联在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之间和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蓄冷/蓄热水泵机组之间,从而形成一条旁流支路,旁流节温器包括储水容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一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二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控制器与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中蓄能水槽的效率,降低蓄能水槽的斜温层厚度,能充分利用晚间低谷电价时段进行储能,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水蓄冷(热)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旁流节温器及使用该节温器的水蓄能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水蓄能系统在蓄冷(热)工况运行初期,制冷/制热机组启动运行通常需要一个加载过程(负荷由0%加载到100%,目前市场上的制冷机组加载时间约需15分钟,多台并联机组运行完成加载可长达30分钟以上),此阶段制冷/制热机组的出水温度将逐渐降低(升高),直至加载完成后,出水温度才能达到或接近设定值。在没有设置旁流节温器的系统中,机组在加载过程中生产的不同温度的冷冻水(热水)将会直接进入到蓄能水槽内,形成初期的温度过渡层,该过渡层将会与因水的物理特性引起的过渡层叠加作用共同形成最终的斜温层,斜温层的厚度过大将会直接降低了蓄能水槽的蓄能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旁流节温器及使用该节温器的水蓄能系统,其能够提高系统中蓄能水槽的效率,降低蓄能水槽的斜温层厚度,能充分利用晚间低谷电价时段进行储能,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旁流节温器,包括用于缓冲水流的储水容器、用于检测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内部水流的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的开启/关闭的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旁流节温器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设有布水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旁流节温器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容器的压降值与蓄能水槽相匹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水蓄能系统,包括制冷/制热机组、蓄能水槽、蓄冷/蓄热水泵机组和旁流节温器,所述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相连接,所述蓄冷/蓄热水泵机组通过另一管道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制冷/制热机组的入口之间,所述旁流节温器并联在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之间和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蓄冷/蓄热水泵机组之间,从而形成一条旁流支路,所述旁流节温器包括用于缓冲水流的储水容器、用于检测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内部水流的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的开启/关闭的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制冷/制热机组的出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电动阀连接在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与储水容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水蓄能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设有布水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水蓄能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容器的压降值与蓄能水槽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水蓄能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蓄能水槽的第一接管口处设有第一蓄能水槽管口阀,所述蓄能水槽的第二接管口处设有第二蓄能水槽管口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伟国,未经杨伟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3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自浮式布水器的蓄能罐
- 下一篇:全天候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