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CC催化剂中分子筛的双组元改性方法及其改性分子筛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1959.9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6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柳召永;张忠东;王艳飞;赵峰;王凯;刘明霞;刘涛;张兆涛;王辰晨;翟佳宁;曹庚振;孙雪芹;苏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40 | 分类号: | B01J29/40;B01J2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鲍俊萍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筛 磷改性分子筛 含磷水溶液 双组元改性 过渡金属 焙烧 搅拌反应 闪蒸干燥 质量比 金属离子水溶液 改性分子筛 交换改性 水汽 改性 滤饼 强酸 酸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CC催化剂中分子筛的双组元改性方法,该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分子筛加入到含磷水溶液中,所述含磷水溶液与分子筛的质量比为2~5:1,调节pH值为1~10,在温度70~200℃下搅拌反应,然后闪蒸干燥,滤饼在180℃~650℃,0~100%水汽下焙烧0.5~6小时得到磷改性分子筛;步骤2,将磷改性分子筛加入过渡金属水溶液中,所述过渡金属水溶液与分子筛的质量比为2~10:1,在温度0~100℃下搅拌反应,然后经闪蒸干燥和焙烧,得到双组元改性分子筛;其中,所述含磷水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所述金属离子水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发明方法能够防止磷改性分子筛在进行过渡金属交换改性中磷组分的大量流失,提高了分子筛强酸的酸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提高FCC催化剂中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炼油催化剂的研究人员和生产商长期致力于采用各种类型结构的分子筛来改善FCC催化剂性能的研究,提高FCC装置的低碳烯烃产率。这是由于传统制乙烯和丙烯主要方法即蒸汽裂解是通过自由基反应进行的,温度高、对原料要求苛刻。然而,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成本较低,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增产低碳烯烃的热点,功能择形分子筛作为该类催化转化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受到广泛关注。
自从1972年,美国Mobil公司开发了ZSM-5沸石分子筛(USP3.702.886)后,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硅铝比、独特的孔道结构和优异的热和水热稳定性,ZSM-5沸石分子筛已在烃类的择形裂化(CN1872415A)、烷基化、异构化、歧化、催化脱蜡、醚化等石油化工过程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常规催化裂化催化剂或助剂中添加ZSM-5沸石能大幅度提高低碳烯烃的产率和辛烷值(USP5.997.728)。
然而,ZSM-5沸石分子筛在催化裂化水热条件下容易失活,影响其稳定性和选择性。所以,人们对ZSM-5沸石分子筛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USP4.399.059中用磷酸氢二铵或磷酸二氢铵与NH4-ZSM-5混合并烘干后,经500℃焙烧制成磷改性ZSM-5。该沸石用于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时可显著改善其对位产物的选择性。
USP5.171.921中公开了一种用磷化合物浸渍改性ZSM-5分子筛,改性后可用作将烯烃或脂肪烃转化为C2~C5烯烃的催化活性组分。
USP3.972.382和USP3.965.208公开了HZSM-5采用亚磷酸三甲酯改性后,反应选择性提高。
CN85102828报道了采用浸渍蒸干法改性ZSM-5分子筛,经磷改性后对甲苯乙烯烷基化制取对甲乙苯择形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CN97120271报道了一种含磷八面沸石烃类裂化催化剂,所述含磷八面沸石是将八面沸石与含磷化合物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干燥,于450~600℃焙烧0.5小时以上制备的,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CN98117286报道了一种含有90-99.9重%的硅铝酸盐沸石和以P2O5计,0.1~10重%的磷的含磷沸石,该沸石具有较高的烃转化活性,对柴油选择性和较好的抗钒、镍等重金属的性能。
CN1072201A、CN1085825A、CN1093101A、CN1098130A和CN91109945公开了磷改性的分子筛能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烯烃产率。
CN1042201C和CN1055301C也报道磷改性分子筛可以多产C3=~C5=,并使汽油的产率和辛烷值维持在较高水平。
CN1211469A和CN1211470A报道了一种多产丙烯和乙烯的分子筛组合物,由85~95重%的五元环分子筛、以氧化物计2~10重%的磷、以氧化物计0.3~5重%的碱土金属、以氧化物计0.3~5重%的过渡金属元素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