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1897.1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3/02;C08L5/04;C08L5/00;C08K3/34;C08K3/32;C08K3/22;C08K5/098;C08K1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纤维 制备 可降解一次性餐具 种植物 预处理 餐具技术领域 淀粉交联剂 纳米蒙脱土 使用安全性 一次性餐具 挤出造粒 去离子水 市场应用 原料成本 原料混合 原料制备 制备工艺 制备助剂 海藻胶 魔芋胶 重量份 称取 降解 淀粉 回收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植物纤维30‑40份、淀粉10‑22份、海藻胶8‑16份、魔芋胶9‑18份、纳米蒙脱土3‑6份、淀粉交联剂0.8‑1.5份、助剂1‑3份和去离子水40‑50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称取;(2)植物纤维预处理;(3)植物纤维粉碎;(4)制备助剂;(5)原料混合;(6)挤出造粒;本发明一次性餐具主要利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备而成,不会释放有毒物质,易回收降解,使用安全性高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一次性生活用品层出不穷,在中国一次性用品的渗透率,在一线城市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生活中常用的发泡塑料一次性餐具具有以下缺点:1、废弃用完后难以回收;2、高温下原料中有害物质溶出,使用不安全;3、不易降解,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
一般使用的一次性餐具都加入了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材料,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部分保餐盒是也内含有大量滑石粉或碳酸钙等无机矿物填充料的产品,也有少数用废塑料或废纸制作的餐具,危害更大。醋酸残渣超过国家标准好几倍,环保和食品卫生均不过关,易对人体造成如胆结石等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本发明一次性餐具主要利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备而成,不会释放有毒物质,易回收降解,使用安全性高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
植物纤维30-40份、淀粉10-22份、海藻胶8-16份、魔芋胶9-18份、纳米蒙脱土3-6份、淀粉交联剂0.8-1.5份、助剂1-3份和去离子水40-50份;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抑菌剂0.8-1.4份、抗氧剂1-3份、耐热剂0.8-2.4份、增稠剂0.5-1.3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植物纤维28份、淀粉18份、海藻胶9份、魔芋胶14份、纳米蒙脱土7份、淀粉交联剂1.2份、助剂2份和去离子水45份;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抑菌剂1.1份、抗氧剂2.1份、耐热剂1.5份、增稠剂0.8份。
优选地,所述淀粉交联剂为三偏磷酸钠和25wt%氢氧化钠溶液按照1:3混合组成;
优选地,所述植物纤维为竹纤维、秸秆纤维、种子纤维、果实纤维、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优选地,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山芋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优选地,所述抑菌剂为山梨酸钾或者山梨酸和乙醇按照质量比1:3混合组成。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枸橼酸和枸橼酸钠按照质量比3:2混合组成。
优选地,所述耐热剂为羟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魔芋精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
优选地,所述增稠剂为海藻丙二醇酯、羟甲基纤维度钙、磷酸淀粉钠和乙醇酸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
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按照植物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材料的原料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华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