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设施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1423.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韦;李伟;田忠;符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石 作为 气体 来源 设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设施及方法,该设施包括U型基壳,所述U型基壳的内表面开设若干反应孔,在所述U型混凝土基壳内填充电石颗粒;根据溢洪道的宽度,在溢洪道上建造一个或多个所述掺气设施,若溢洪道长度较长,则设置多级掺气装置,水流经掺气设施时,通过反应孔与电石颗粒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流向下游时,因水流的紊动而充满整个水流断面,有明显的调节水流作用,使水流平顺,不会出现边墙清水三角区,抗空蚀性能好,且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设施及方法。
背景技术
掺气减蚀措施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最早,20世纪60年代初,在高水头泄水工程中有初步的应用。美国的大古力坝(Grand Coulee Dam)泄水孔锥形管出口下游在屡次发生空蚀破坏后,设置了掺气槽,以后没有发生过空蚀破坏。实践证明,掺气能有效地解决空蚀破坏。
传统的掺气减蚀措施有单一式:掺气跌坎,掺气挑坎,掺气槽;组合式:挑坎+跌坎,挑坎+掺气槽,跌坎+掺气槽,挑坎+跌坎+掺气槽。
工程实践表明,在一些条件下,传统的掺气设施体型己经难以满足工程需要,比如在闸门局部开启或小底坡流道内,传统的掺气坎无法满足掺气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掺气设施进行优化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设施,以及基于所述掺气设施的掺气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设施,包括U型基壳,所述U型基壳的内表面开设若干反应孔,在所述U型基壳内填充电石颗粒。
进一步的是,所述反应孔的孔径D=5~8mm,为水和电石发生化学反应提供接触条件。
进一步的是,所述反应孔间距相等,间距范围为l=1~3D,保证化学反应的掺气量。
进一步的是,所述U型基壳水平段的高h0=0.5~0.8b,其中b为所述U型基壳的两立柱体的宽,保证化学反应的掺气量。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石颗粒的粒径d=2~6mm,且d<D,防止电石颗粒堵塞反应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U型基壳为混泥土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施工。
一种利用电石作为气体来源的掺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溢洪道的宽度,在溢洪道上建造一个或多个所述掺气设施,若溢洪道长度较长,则设置多级掺气装置,则两级掺气设施之间的间距L<100m;
(b)在所述U型基壳内表面接触水流壁面开孔,水流经掺气设施时,通过反应孔与电石颗粒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CaC2+2H2O=Ca(OH)2+C2H2↑;
(c)反应产生的气体流向下游时,因水流的紊动而充满整个水流断面,有明显的调节水流作用,使水流平顺,不会出现边墙清水三角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有效避免空腔回水问题,抗空蚀性能好:由本发明产生的气体流向下游时,会因水流的紊动而充满整个水流断面,有明显的调节水流作用,使水流平顺,彻底避免了边墙清水三角区问题。
2、适应性强,设计灵活:因空化发生程度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工程条件投放电石,从而控制掺气量;若溢洪道长度较长,还可以设置多级掺气装置。
3、由于制作材料为常规混凝土和电石,因而造价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工布卷放装置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充电式赶鱼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