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1408.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4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马静静;张治平;缪旻珉;古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2;G01N21/33;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黄瓜 氮素 营养 诊断 推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棚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黄瓜第4叶的含氮量代表黄瓜植株地上部的含氮量,建立大棚黄瓜滴灌条件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根据该模型确定黄瓜某一生长时期的临界氮浓度值;(2)当氮浓度实测值等于或大于该时期的临界氮浓度值时,表明植株氮营养充分或过剩,无需施氮或需减量施氮;相反,需要增施氮肥;(3)根据公式计算上述生长时期之前黄瓜的最佳施肥量以及(4)下一阶段的推荐施氮改变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推荐性高,在生产中的实施将显著降低黄瓜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氮方法,属于植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瓜是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导致肥料浪费、品质下降、植株抗性下降、土壤盐渍化以及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对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进行诊断是解决过量施肥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植物组织氮素的化学分析仍是诊断作物氮素营养水平的经典方法。到目前为止,关于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已有不少报道。这些研究试图通过黄瓜叶片SPAD值或图像数字化指标与施氮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黄瓜的氮素营养进行诊断。这些研究的问题在于:1)黄瓜的叶片SPAD值或叶片颜色除受施氮水平调节外,还受其他诸多环境因素影响,如光照、水分等,如在阴雨天较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两者相关性就不显著(上述研究均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2)黄瓜叶片临界氮浓度(继续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的叶片氮浓度)在整个生育期中并不是一个定值,会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下降,而目前的其他研究只是将黄瓜生长某阶段的叶片SPAD值或图像数字化指标作为全生育期的通用诊断标准,不能对整个生育期的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准确判断。此外,测定黄瓜地上部氮浓度需要取植物茎、叶、果、花等各个部位分别测定,需要破坏整个植株且步骤烦琐,测定结果不够准确。
目前对于黄瓜尚无关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的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棚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氮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推荐性高。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棚黄瓜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黄瓜第4叶的含氮量代表黄瓜植株地上部的含氮量,建立大棚黄瓜滴灌条件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根据该模型确定黄瓜某一生长时期的临界氮浓度值;
(2)当氮浓度实测值等于或大于该时期的临界氮浓度值时,表明植株氮营养充分或过剩,无需施氮或需减量施氮;当氮浓度实测值小于该时期临界氮浓度值时,表明植株氮营养不够,需要增施氮肥;
(3)上述生长时期之前黄瓜的最佳施肥量为设X,其计算公式如下:
X=(C/A)×R
其中,C代表临界氮浓度值,A代表氮浓度实测值,R代表上述生长时期之前实际施氮量;
(4)下一阶段的推荐施氮改变量设为D,其计算公式如下:
D=(R-X)
若D为正值,则下一阶段的推荐施氮量应减少D,若D为负值,则下一阶段的推荐施氮量应增加D。
所述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
(1)对比分析不同氮水平试验的每次取样地上部生物量及相应的氮浓度值,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对作物生长受氮素影响与否的施氮水平进行分类;
(2)对于作物生长受氮素影响的施氮水平,将其地上部生物量与氮浓度值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