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20444.7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华;李冰峰;杨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明钰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4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陶瓷材料 高稳定性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氧化镁 纳米氧化锆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锰 氟硅酸钠 抗氧化剂 分散剂 氧化铜 制备 温度稳定性 混合机 重量份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纳米二氧化钛40‑50份、纳米二氧化硅20‑28份、纳米氧化锆4‑8份、纳米氧化镁5‑15份、二氧化锰14‑25份、氧化铜10‑18份、三氧化二铁40‑50份、氟硅酸钠1‑5份、分散剂1‑5份、抗氧化剂2‑5份。该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镁加入混合机中混合,得到物料A;在80‑100℃条件下将二氧化锰、氧化铜、分散剂、抗氧化剂混合搅拌30‑50min,得到物料B;物料A加入物料B中,搅拌,逐渐加入三氧化二铁和氟硅酸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温度稳定性好,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陶瓷或称电子工业用陶瓷,它在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机电性能上,均与一般的电力用陶瓷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是电子工业对电子陶瓷所提出的一系列特殊技术要求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须具有高的机械强度,耐高温高湿,抗辐射,介质常数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小,电容量温度系数可以调整(或电容量变化率可调整),抗电强度和绝缘电阻值高,以及老化性能优异等。
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同物理化学、应用物理学、硅酸盐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学、光学、电学、声学、无线电电子学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从而在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中,使电子陶瓷也相应地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高压陶瓷电容器、超高压陶瓷电容器是用量大、重要性高的一类材料,性能要求高,存在温度稳定性差,一些要求苛刻的场合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陶瓷电容器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纳米二氧化钛40-50份、纳米二氧化硅20-28份、纳米氧化锆4-8份、纳米氧化镁5-15份、二氧化锰14-25份、氧化铜10-18份、三氧化二铁40-50份、氟硅酸钠1-5份、分散剂1-5份、抗氧化剂2-5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0-35份、纳米二氧化硅22-26份、纳米氧化锆4-8份、纳米氧化镁6-12份、二氧化锰16-22份、氧化铜11-15份、三氧化二铁42-46份、氟硅酸钠3-5份、分散剂2-4份、抗氧化剂3-5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8-32份、纳米二氧化硅23-25份、纳米氧化锆5-7份、纳米氧化镁9-11份、二氧化锰19-21份、氧化铜12-14份、三氧化二铁42-44份、氟硅酸钠4-5份、分散剂3-4份、抗氧化剂3-4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子陶瓷材料还包括三氧化二铝4-12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子陶瓷材料还包括氟化钙4-10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或聚丙烯酰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168、抗氧剂1010、抗氧剂B215或抗氧剂1056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高稳定性电子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镁加入混合机中混合,得到物料A;
(2)在80-100℃条件下将二氧化锰、氧化铜、分散剂、抗氧化剂混合搅拌30-50min,得到物料B;
(3)物料A加入物料B中,搅拌,逐渐加入三氧化二铁和氟硅酸钠。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温度稳定性好,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明钰粉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明钰粉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