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光致变色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9034.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晓宇;陆如强;鲍粤华;杨琳琳;严笑云;瞿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C07C201/12;C07C45/74;C07C49/665;C07C205/45;C07D3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赛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致变色化合物 烷基 个碳原子 光致变色制品 烷氧基 通式I 制备 生色基团 氰基 硝基 应用 | ||
1.一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I或通式I-II所示:
其中,R1是H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R2是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卤素或硝基;R3、R4、R5和R6分别独立地是氢、烷氧基、氰基、-B(OH)2、卤素或其他生色基团,所述其他生色基团为芳基、杂芳基、烯基或其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是H、甲基或乙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甲基或乙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生色基团为噻吩、甘菊环或对硝基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4和R5连接并形成芳环或杂芳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4和R5为H,R3和R6分别独立地为H、Br、芳基或杂芳基。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如通式M所示的化合物M和如通式N所示的化合物N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回流,得到如所述通式I-I和/或所述通式I-II所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溶于所述有机溶剂的苛性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苛性碱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苛性碱在所述碱性溶液中的浓度为0.15g/ml至0.30g/ml。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M和所述化合物N的摩尔比为1:2至1:4。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温度为70℃至90℃,所述加热回流的时间为17小时至24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R4和R5不同,和/或R3和R6不同时,进一步包括分离所述通式I-I所示的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和所述通式I-II所示的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0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