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8243.3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江县欧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N11/10;A01N25/08;A01N25/26;A01N63/02;A01N63/04;A01P3/00;A01P7/04;A01P21/00;C12R1/07;C12R1/12;C12R1/125;C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复合菌剂 制备 真菌孢子粉 孢子粉 无菌 硼酸 发明微生物 混合溶液中 生产成本低 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液 种子液接种 复合菌剂 海藻酸钠 活化菌种 交联固化 聚乙烯醇 菌种活性 吸附载体 作物生长 病虫害防治 氯化钙 无菌水 吸附力 吸附量 种子液 灭菌 滴加 冻干 广谱 恒速 活化 菌剂 菌种 微生物 接种 浓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菌种活性培养得到活化菌种;活化好的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种子液,种子液接种于液体培养液中培养后,浓缩,干燥得孢子粉和真菌孢子粉;先将菌剂载体灭菌后与孢子粉、真菌孢子粉混合均匀,加入无菌水培养,再加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搅拌均匀后恒速滴加到无菌氯化钙和无菌硼酸混合溶液中,交联固化,冻干得微生物复合菌剂。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生产成本低,能够提高吸附载体的吸附量和吸附力,制得的微生物复合菌剂中各微生物能够相互增益,具有高效、广谱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拮抗、破坏病原物和(或)利用有益的生物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目的的一项措施。换而言之,通过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生长环境,通过微生态作用的调控而实现防病控病的目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广义概念是指利用有益生物的活体及其代谢产物,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狭义概念的则指利用有益生物的活体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选用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等自身产生的一系列天然拮抗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或拮抗物质诱导植物身产生抗病性而达到防治病原菌的目的。最主要的一个防治植物病害的生防细菌类型是细菌,无论自然界自身存在的生物防治菌株,还是人们釆用技术手段筛选获得的生物防治菌株,生防菌主要特点是类观多、繁殖速度快、逆性强、对生态环境友好、定殖能力强、产生抑菌物质、促进植物生长。目前应用较多的植物病害生防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土壤菌属以及其它一些细菌。生物防治的机制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它是一种对环境生态友好,可持续的田间植物病害防治方法,愈来愈得到各国植病工作者的承认和重视,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651582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广谱复合微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以下3种微生物组成原复合孢子粉:苏云金芽孢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生产成本低,能耗低,能够提高吸附载体的吸附量和吸附力,制得的微生物复合菌剂中各微生物种类搭配合理,能够相互增益,具有高效、广谱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菌种活化、孢子粉制备、真菌孢子粉的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制备,其具体步骤为:
菌种活化: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30℃的条件下活性培养20-30h,即得到活化菌种,备用,由于菌种长时间保藏于温度较低的菌种库中,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活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江县欧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浦江县欧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8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