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生防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17160.2 | 申请日: | 2018-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史常青;孙永康;杨建英;辛诚澍;张艳;钱云楷;赵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B3/12;A01G9/0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防护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生防护结构,包括:内层弧形袋体,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够容纳重构土体的第一容纳腔体;以及外层弧形袋体,所述外层弧形袋体包裹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外围,其中,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和所述外层弧形袋体之间构造有能够容纳营养土体的第二容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半径、所述重构土体的密度、所述外层弧形袋体的半径以及所述营养土体的密度满足重量比例平衡方程。该植生防护结构具有减少客土的使用量、降低客土的取用成本、合理增加弃渣的使用量以及结构强度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生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山地面积较大且地貌类型多变,各类自然和人为影响产生的破碎地表、边坡和沟道等产生了极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各类不稳定地貌类型存在着地表植被稀疏、结构不稳定、土壤侵蚀严重以及景观协调性极差等环境问题。各类植生防护结构、植被恢复以及生态修复等措施被广泛的应用于护坡、护岸、拦挡以及植被恢复等工程中。
但是现有的植生结构往往需要填充较大量的客土,这不仅增加了客土的用量,同时,也增加了客土的取用成本,不能根据工程以及植被恢复需要有效的利用弃渣。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生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生防护结构存在的客土用量大以及客土运输成本高、工程弃渣就地利用困难以及处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生防护结构,包括:内层弧形袋体,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够容纳重构土体的第一容纳腔体;以及外层弧形袋体,所述外层弧形袋体包裹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外围,其中,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和所述外层弧形袋体之间构造有能够容纳营养土体的第二容纳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半径、所述重构土体的密度、所述外层弧形袋体的半径以及所述营养土体的密度满足重量比例平衡方程。
其中,所述重构土体包括弃渣和客土。
其中,所述弃渣和所述客土的重量混合比例为6:4。
其中,所述重量比例平衡方程为
其中,K为第一容纳腔体中的重构土体的重量与第二容纳腔体中的营养土体的重量之比;K渣为第一容纳腔体中的弃渣占重构土体的重量比例;K土为客土占重构土体的重量比例;ρ渣为弃渣密度;ρ土为客土密度;r内为第一容纳腔体的半径;r外为外层弧形袋体的半径;ρ营养土体为营养土体的密度。
其中,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制造材质为可降解无纺布。
其中,所述外层弧形袋体包括无纺布层、包裹在所述无纺布层的外围的降解纸层以及包裹在所述降解纸层的外围的聚酯乙烯网袋。
其中,在所述无纺布层和所述降解纸层之间构造有能够容纳植物种子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植生防护结构还包括能够夹设在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外围以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之间的体积比例的内外比例夹持器。
其中,所述内外比例夹持器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内层弧形袋体的底部的调节夹。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植生防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未经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7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于湿陷性土质边坡的植被恢复基质及其喷播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边坡治理锚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