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数多孔砖的烧成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4621.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仲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鑫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8/00;E04B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数多孔砖 练泥 烧成 浸水 挤出工艺 泥料 制泥 砖体 成型 高岭土 多孔砖坯 高温烧制 高温状态 建筑渣土 钙离子 镁离子 耐用性 粘性土 加水 模数 硬塑 烧制 消解 解体 体内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数多孔砖的烧成方法,采用粉碎、制泥、成型、烧制、浸水的工艺,建筑渣土的强度高,但是粘度比不上高岭土等粘性土的粘性强,因此粉碎后颗粒越小越好,加水制泥过程中,搅拌后使原料与水均匀混合,之后采用练泥工艺,通过缓慢的练泥来使泥料的粘性增强,成型采用半硬塑挤出工艺也可降低对泥料粘性的要求,因此,经过练泥与挤出工艺即可得到模数多孔砖坯,高温烧制后,将仍是高温状态的模数多孔砖进行浸水,消解砖体中钙离子、镁离子等引发后期砖体内应力造成的砖体解体,进而提升烧成的模数多孔砖的强度与耐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墙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数多孔砖的烧成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模数多孔砖为承重墙体材料,可用于砖混结构体系,与粘土实心砖相比具有自重小、保温、抗震、隔声、组砌灵活、施工速度快、节约砂浆、造价低和转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各地对模数多孔砖的积极推广和应用,模数多孔砖在生产和施工技术上更加成熟和完善,应用和发展前景日趋广阔。建筑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与扩大,建筑渣土的不断累积,其去处就成了一个难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其回收利用,建筑渣土通常质地坚硬,是制造模数多孔砖的合适材料,若能通过回收烧结工艺将其制造成为性能优良的模数多孔砖则具有很大的市场与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数多孔砖的烧成方法及其及应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烧成的模数多孔砖,其具有强度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数多孔砖的烧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破碎:将建筑渣土作为原料粉碎成细粒,然后经研磨后得到细渣土;
步骤2、制泥:将步骤1中得到的细渣土与水混合搅拌后进行练泥,制得含水率为25~30%的泥料;
步骤3、成型:将步骤2中得到的泥料送入成型机进行半硬塑挤出成型,得到模数多孔砖坯;
步骤4、烧制:将步骤3得到的模数多孔砖坯在950~110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以上得到模数多孔砖;
步骤5、浸水:将步骤4中高温烧制后降温至常温的模数多孔砖浸于水中5~10分钟,浸水后晾干即得到模数多孔砖成品。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1中的破碎工艺具体为:将作为原料的建筑渣土粉碎成粒径为2mm以下的颗粒,接着研磨后得到粒径为0.25mm以下的细渣土。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细渣土,其中粒径为0.1mm以下的细渣土颗粒所占重量百分比为20%wt以上,粒径在0.2~0.25mm的细渣土颗粒所占重量百分比为20%wt以下,当。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2中搅拌后进行练泥的工艺具体为:以500~800r/min的速率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置于练泥机中以180~200r/min的速率进行练泥2小时以上,练泥超过1个小时就可以使泥料具备一定的粘性,练泥的时间越久,得到泥料的粘性越好。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4中进行烧制的具体工艺为:将模数多孔砖坯置于高温炉中,先以3~15℃/min的速率升温至950~1100℃,然后保温20小时以上。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4中进行升温的速率具体为先以10~15℃/min的速率升温至700~800℃,然后以3~7℃/min的速率升温至950~1100℃。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5中将保温烧制得到的模数多孔砖在保温结束后其温度降至常温前进行浸水。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5中进行浸水过程中,浸水前水温为28~33℃,浸水时,水与模数多孔砖的体积比为5~10:1,水面高出模数多孔砖顶部20c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鑫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鑫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4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